老莱子

楚国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莱子
道教,是中国的国粹,是在华夏本土萌生、成长起来的宗教,究其根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一般认为,道家的先驱为老子,但是老子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老聃,有人说是老莱子,也有人说是两人学术著作的全称。无论怎样考证,在荆沙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莱子在道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的生活年代与老聃同时,其影响远大,堪称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楚国人,出生于康王时期,卒于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外出,遇其弟子。弟子返家,告诉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说:“是丘也,召而来。”孔子见面,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然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后来道家庄子“群人南面之法”。则扩大发展了老莱子消积、无为的一面。
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无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观点。
老莱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己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宋 苏舜钦《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
二十四孝: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