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葬法。墓内无死者尸体,仅埋死者穿戴过的衣冠,其坟墓称“衣冠冢”。据考古资料证明,此葬法可推溯到氏族社会后期,如大汶口出土古墓中,随葬品甚丰,但无墓主。在当时,氏族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双方尸骸纵横,无从收集,人们为纪念阵亡将士,往往要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建造衣冠冢。后代沿袭,凡无尸骸者,多以“衣冠冢葬之。《汉书·郊祀志上》:“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宋·致明《岳阳楼风土记》:“又有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谓之衣冠冢,丹灶遗迹尚在。”《西轩闻见录》:“杨敬,归德卫人。父昱,洪武间阵亡,敬方十岁,闻讣即哭诵。每思求遗骸,不果,乃取衣葬于先茔三次。”后来这种葬法曾流行于沿海地区,人们对出海捕鱼遇又无法寻找到尸体的渔民,便将其生前穿戴的衣冠葬于空墓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