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用草裹尸或盖尸而葬。汉族葬法之一,古称“槁丧”。槁,指草和稻麦之类的杆子。汉族在未有棺葬之前,多用草葬。《吴越春秋》:“死则裹以茅,投于中野。”庶人多用此葬法。后来也指草草安葬。旧时南方有些农村,凡未足寿(满三十六岁)者死后,不用棺木,用稻草裹尸而葬。白族葬法之一,流行于云南碧江县山区的白族地区。将死骨置于木板上,用房上草密盖尸上,然后用土深埋,垒石土上,坟前竖立三公尺高的木坊,上挂土锅祭物等,意为死者与家人仍同居一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