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雍

(本姓耿)
字:宪和
生卒年不详
籍贯:涿郡
官职:昭德将军
历史称号:徐州四杰(简雍,孙乾,糜竺,曹豹)
人物传记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翻译版:
简雍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年少时已与刘备相识。184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便跟随他四出奔走。刘备至荆州,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担任类似说客的职务。
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简雍也有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简雍。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立即爆发。214年刘备将刘璋围于成都,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便拜他为昭德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一样。
特征: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但求舒服。在诸葛亮以下,他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而且为人极具幽默、滑稽,如有次遇上大旱,要下令禁酒,酿酒的话都会有罪。但有官吏从民家搜得酿酒器具,正议论应否将他们与酿酒的人同罚。一日简雍与刘备一同游览,看见一对男女走过,简雍别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他们就要行淫,何以不将他们缚起?)”刘备觉得奇怪,便问道:“卿何以知之?(你又怎知呢?)”简雍就幽默地回答:“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他们都有行淫的器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一样。)”刘备听罢大笑,也就放了私藏酿酒器的民家。
三国志简雍传三国时,刘备帐下有个名叫简雍的幕僚。他的主要职责是充当刘备的使节,往来出使于各诸侯之间,由于他的口才甚佳,因此常常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建安11年,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开战,刘璋难以招架,就邀请与自己同宗的刘备进驻益州,以便协同作战对抗张鲁。当时简雍也随刘备进入了益州,他拜会刘璋之时,言谈举止不凡,因此深受刘璋器重。张鲁一事略微平息之后,刘备转而围攻成都,意欲取代刘璋成为益州之主。但成都城池坚深,短时间内绝难取胜,刘备恐怕日久生变,就派简雍游说刘璋,劝他出城受降。简雍进城后,轻摇三寸不烂之舌,竟然使刘璋答应了投降之事。于是简雍与刘璋同乘一辆马车,出城向刘备复命。刘备如此轻易就取得了成都,心中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升迁简雍为昭德将军,以彰显简雍的功劳。
简雍为人放浪形骸,疯疯癫癫没个正经,行事常常率性而为,对所谓的礼法规矩并不十分在意,也不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但求过得悠闲自在而已。有时候刘备大宴群臣,文武百官在席间皆正襟危坐,唯独简雍坐得歪歪扭扭,不断搞些小动作,连一点政府官员的威仪都没有。刘备跟简雍有旧交,很了解简雍的性格,认为简雍虽然没个坐相,却也无伤大雅,所以对此只是一笑置之;而丞相诸葛亮则对官员要求甚严,因此诸葛亮在席之时,简雍并不敢做出什么太大的动作。诸葛亮离席之后,简雍顿时顾虑全无,干脆连坐也不坐了,高卧席间,头枕软枕,变坐谈为卧谈,仪态甚为闲暇舒适。简雍这种处世作风使他常常成为八卦新闻的主角,但他向来秉承“我做我的你说你的”的原则,对此从不记挂在心。
有一年益州大旱,粮食收成不好,于是刘备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凡酿酒者一律有罪。有些执法人员从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具,不知该如何处置,就将这种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朝廷里有些官员搬出“乱世用重典”的古训,认为就算不酿酒,百姓拥有酿酒的器具也应该与酿酒同罪,否则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些官员则认为法令不应该如此严酷,百姓只要不酿酒就行了,不必对他们再作过多的苛求。官员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意见偏向前者,简雍虽然极力反对,却也无济于事。
不久之后简雍陪同刘备外出巡游,在路上见到一对男女并肩而行,简雍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做些苟且之事,您为什么不抓起来?”这下刘备奇怪了:这两个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对奸夫淫妇,为什么简雍会有此一说呢?于是他就问简雍:“你怎么知道?”简雍一本正经地说:“因为这两个人拥有做苟且之事的器具啊!既然拥有酿酒器具的人有罪,按照同样的道理,这两个人也应该有罪!”
刘备听了,哈哈大笑,就赦免了那些拥有酿酒器具的人。简雍做事的风格大抵如此,十分滑稽搞笑,但滑稽之余,常发人深省。相对于那些冒死进谏的直臣而言,也许简雍这种做法更容易达到谏议的目的吧!
简雍墓的传说关于简雍墓,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简雍墓内有三道机关,棺为悬棺,墓道长数十米,宽约三米,内有油缸盛油作点长明灯用;墓内古兵器甚多,清末被一华姓盗贼光顾,破坏较大,墓碑也被打残;民国二年由当时的县政府出资作过修复,笔者所见“汉简雍墓”即为那时补立之墓碑。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告急,电命当时驻简部队二五补训处一营前往增援,因军响延缓,将士粮草不济,有一个连长发动士兵进墓舀油缸的油炒菜,全营士兵吃后吐泻不止,简阳众多名医也无良药医治,将士身体日渐衰弱,眼看要出人命,补训处长胡素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入墓,焚香祷告,补上满缸油,封好墓门,众官兵才止住吐泻。
简雍与简阳据咸丰《简州志》卷五宦迹介绍:“简雍字宪和,《旧志》(指公元1793年乾隆《简州志》)昭烈时以昭德将军守牛鞞县,多方招辑,惠泽及人,士民赖之,因名山曰赖简山,池曰赖简池。”据此分析,简雍在牛鞞县作官期间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群众十分拥护并依赖他!将可能是简雍屯兵驻扎的一座山改名为“赖简山”,将山下的盐池命名为“赖简池”。该志卷三地舆志记载:“赖简山,在州东北五十里,下有赖简池。”唐代《元和志》说:“简州,隋置,简州因赖简池为名。”从这些史料看,简雍对“简州”“简阳”得名贡献不小!是简阳历史上“简州”开山第一官。
历史评价:
陈寿: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②简雍雍容风议,见礼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