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敏
姓名 于长敏(博士导)
毕业院校 日本筑波大学
专业 日语
最终学位 日本文学 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 吉林省翻译家学会 常务理事
吉林省作家协会 会 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研究生
1、日本近现代文学
2、日本当代文学
3、中日比较文学
4、日本文化史
本科生
1、日语精读
2、日本古代文学史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相关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代表性学术观点:日本文学既不是中国文学的分支,也不是西洋文学的翻版,而是扎根日本风土之中,具有浓郁岛国特点的文学与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进行了一番取舍的。象科举、宦官、缠足等文化均被日本排除于国门之外。
科研情况
主要学术著作、论文 1、《日本文化史略》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漫笔》
3、《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4、《日本:再寻坐标》(合著)
5、《当代日本文学概观》
6、《坐着的佛祖与站着的基督》
7、《独到的艺术魅力——川端康成与朱自清作品中的典雅美》
8、《大江健三郎和他的作品》
9、《在急流中苏醒独立》
10、《大英雄的持久与小英雄的速成》
11、《愚公精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副作用》
12、《谈日语专业文学的教学》
13、《谈中国的日语教学法》
14、《渤海文学的雪泥鸿爪》
15、《中国日语教育中的三个重要因素》
16、《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
17、《宫泽贤治及其作品分析》
18、《谈芥川龙之介的〈支那游记〉》
19、《试论中日文化的相互影响》
20、《日本教育拾零》
21、《日本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22、《几组中日民间故事的比较》
23、《日语师资队伍建设谈》
24、《外语研究生开设社会学科课的必要性》
25、《日语专业初级阶段教学改革的设想》
26、《模仿与独立》
27、《关于外语基础阶段教学法改革的初步设想》
28、《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的作用》
29、《日本学者从语言角度研究文艺的几种新方法》
30、《日本高中教育简况》
31、《芥川龙之介的汉诗考》
32、《东北亚经济开发与合作的新设想》
33、《异地同宗的文化硕果》
34、《从〈竹取物语〉和〈斑竹姑娘〉看中日两国古代社会》
35、《日本茶道考》
36、《日本语与日本社会文化》
37、《伊势神宫迁宫的文化意义》
38、《从中日两国语言看两国社会文化》
39、《谈中日民间故事中反面人物下场的异同》
40、《嗜痂成癖者必被现代文明所淘汰》
41、《可怜身后识方干》
42、《人人必经的“青春之门”》
43、《痛定思痛•为了和平的未来》
44、《中国的日语教学法研究》
45、《谈终身教育的必然性及大学在终身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46、《在中国遗失在日本扎根的中国语言考》
47、《日本税收面面观》
48、《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发展趋势》
49、《信封写法与东西方人的思维》
50、《关于在同一大学内实现资源共享的改革设想》
51、《一颗孤独颤抖的“心”》
52、《日本牛郎织女传说与中国原型的比较》
53、《川端康成与现代主义》(译文)
54、《谈日语水平测试对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冲击》
55、《浅田次郎短篇小说的魅力》
56、《助动词“た”的语气研究》
57、《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紫式部的〈源氏物语〉》
58、《日本人的即兴机敏之作——连歌》
59、《对友邦的奉劝——谈日本在亚洲如何树立新的国际形象》
60、《中国的葫芦文化与日本的葫芦传说》
61、《长春人应该知道的一部小说——木山捷平的〈长春五马路〉》
62、《〈古今著闻集〉注释与翻译》(刘瑞之主编《日本古典文学读本》)
63、《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东亚各国文学的比较》《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
科研项目 1、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2、从日本民间文学看日本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