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神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无恤(?—44年),又名武恤,号称大武神王。他是高句丽第三代君主,琉璃王的第三子。在琉璃王逝世后,于公元18年继任为高句丽的君主。有关大武神王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史记》。

生平

无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在他还是王子时,就曾于公元13年在鹤盘岭击败进犯的东扶余军队。之后在他继位后的26年间,不断以武功开拓四方。在南向与东汉争权夺利、北方抗拒东扶余兼并吞食的斗争中,大武神王再次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避开汉与扶余,将高句丽拓展的方向转向毗连的朝鲜半岛北部丘岭山地。

公元22年,大武神王5年,杀东扶余王带素,而未灭其国。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高无恤退入国都附近的丸都山城〔注:今集安县西之山城子〕据守。汉军围困了三个月,高句丽人粮食将尽,高无恤急中生智,以犒军为名,派人送酒和捉到的鲤鱼给辽东太守。太守以为城中粮草充足,只好退兵。高句丽躲过了第一次几乎亡国的厄运。四年后26年,汉光武帝因偃武修文,重新册封恢复了高句丽的王号。公元18年到32年,其封号是下句丽候。

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七年后,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并划定朝鲜半岛上的萨水〔注:今清川江〕以南地区归东汉直辖,以北属高句丽统领。次后无恤逐渐将领地扩大到鸭绿江南岸,这一有远见的举措开创了日后高句丽进一步发展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