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印度社会阶级关于婆罗门,《中华佛家百科全书》:“【婆罗门】……为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曾为婆罗门作分类,谓有种性、名想、正行等三种婆罗门。种性婆罗门,谓生在婆罗门家者。名想婆罗门,谓假名为婆罗门者。正行婆罗门,谓能驱摈恶不善法者……在原始佛典中,曾列出释尊对婆罗门阶级的看法。他以为古代的婆罗门是一种各方面皆合乎理想的阶级,但到释尊之时,婆罗门阶级已告堕落……” 《佛学常见辞汇》【婆罗门】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可见,婆罗门是一个阶级。其中,正行婆罗门则是“能驱摈恶不善法”的修行者。 然然则婆罗门果为何者耶? 其人也,不论其为谁某也,能证会“自我”不二者也。————————《金刚针奥义书》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属于瓦尔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代的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雅利安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 :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保证,他们将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一定的报答。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包括整座的村庄。
人物婆罗门(?—524) 521年在汗位
婆罗门为豆仑之子,阿那瓌从兄,柔然第十八位可汗。柔然建昌十三年(北魏正光元年,520),柔然内讧,丑奴被杀,阿那瓌继位,为族兄示发击败,投归北魏。不久,婆罗门率兵击破示发(示发投奔地豆于被杀)。约正光二年被拥立为主,号弥偶可社句可汗(意为“安静之王”)。是年七月,为高车所逐,率十部落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降北魏,被置于西海郡(今内蒙嘎顺诺尔即居延海西南)。北魏正光三年率部众投姻戚口厌哒,途中被北魏凉州军擒归洛阳。正光五年(524)卒于洛阳,被孝明帝追封为使持节,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广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