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
《曲礼》是一本古书。是组成《礼记》的一部分。曲为细小的杂事.。礼为行为的准则规范。“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
曲礼上第一1、〔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君子没有不恭敬、不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就像在思考一样。说话有条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则君子之形象已俱,民众佩服。
2、〔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则不敬,人之傲态决不可以助生以长。情欲享受,适可而止,决不可以任其纵放。学海无涯,道境无止,若有时机,不可自满而止。旧守久厌,新进欣得。明净心舒之乐,尚不可长久,况世俗之尘乐乎?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的情形,就要走向反面。菩萨的倒驾慈航,是为苦中寻乐,以救度众苦为乐,此乃超然之乐,非常以舒泰为乐。更不用说以赏心悦目为乐了。
3、〔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贤者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与嬉戏娱乐之际也要存在几分尊敬,对畏惧的人也要有爱护之心,对所爱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不是之处,对所憎恨的人、物也要看得到他的好处与长处。积存起来的财、物,在恰当的时机也要舍得分散下去发挥作用。安居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之中,倘若于道义上须要的话,也要毫不犹豫的马上离开。
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面临财物,无论多少,不要以苟且的方式以得到,是本分才要,不是自己应得的,无论多少都不能要,更不能以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有危难临身,不要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以求幸免。有忿恨时,首先要考虑后果,不要鲁莽举措以求舒怨。本分也不要希望很多,轻少则舒爽,重多则累赘,况且世势难料,求胜者,未必能胜,希多者未必得多,徒劳心力,反为己失。
5、〔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不要追根问底地去要对方解释自己对别人所说的话中的疑点,而是把自己的看法或掌握的情况直接讲述给他,让别人自己去决择。勿有,不保留什么。
6、〔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坐端立正,不歪不斜。不尸,直而不曲。如齐,不左右长短。
7、〔礼从宜,使从俗。〕
朱子说:“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风。”礼之用和为贵,恭敬礼貌的态度为主,礼节仪式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施为。当时的情况适宜用什么样的礼节,就用什么样的礼节。各地风俗不同,必须入境随俗。只要知道礼节是表示尊敬、有长幼之次序、有尊卑之分别这个总原则就行了。
8、〔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礼节是为了审定亲疏、裁决嫌疑,分别同与异,明白是与非的尺度。
9、〔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心浮气燥之人就话多,君子之人,言达意即止,因为言之复而听者厌。
10、〔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逾越节制则招辱,侵犯欺人则忘让,戏谑轻薄则忘敬。没有这三种不良习惯则持以庄敬纯实之诚而远离开耻辱矣。
11、〔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就叫着善行。行为有修持,说话合符道理,这就是礼节的本质。
12、〔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人从我处来取礼节以修身,并不是我拿礼节去约束谁。只可以来而求学,不可以往而施教。
1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要成就于道德仁义,就必须先从规规矩矩的做人入手,没有第二条路。不可能有哪个放荡不羁的狂徒不守规矩而修成道德仁义之正果的。
14、〔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设教以正风俗,总是教人以礼貌文明,而礼节则包括了文明礼貌的一切。
15、〔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理有曲直,事有是非,明决是非曲直,不依礼节就不行。
16、〔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不以礼节就没法分出尊卑上下。进仕为官、先师导引、学事习业,求师传授,没有礼节就不亲热了。班朝议事、训练军队、委任官员、行施法令、不依礼仪程序,就没有威严而行使不了职权。所以君子形恭态敬、节制、谦让以表明礼体。
17、〔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也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禽兽也有会说话的,人虽然会说话,假如没有礼节,不也是禽兽之心么?禽兽没有礼节,所以有父子同雌、母女共雄的情况。
18、〔是以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因为这样,圣人才作为,制礼节以教育人,使人有礼节,知道人应该在许多方面与飞禽走兽有所区别。
19、〔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大上,皇帝之世,尊贵道德,诚以及人,三王之世,礼节备而倘报,来而报往,往以报来,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20、〔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者,而况富贵乎?〕
礼,是放低自己而尊敬别人,虽是用力气者与谋私利者,必然有受到尊敬的时候,何况是有经济地位的人与有社会地位的人?
21、〔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有钱人与有地位的人之所以骄傲与放纵;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之所以胆小害怕,是心内无份定而随境物以轻重易心的缘故。好礼则有得于内心而外来之境、物莫能左右其心志。
22、〔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人生十岁名为幼年,是学习的年龄。二十岁是青年时期。三十岁是身体发育健壮时期,就有家室了。四十岁是心志不惑之强立之时,就可以入仕途了。五十岁称作‘艾’,知事理,有怜悯心,就可以服官从政了。六十岁就称为‘耆’,就可以以资历经验指使青年人做事了。七十岁方可称‘老’,就可以将家事委托给后人了。八十、九十岁称作‘耄’,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人生七岁时就称作‘悼’,年龄在‘悼’与‘耄’时,虽然犯了刑律,却也不受法治了。超过百岁就称作‘期’,纯粹的受供养的年龄了。
23、〔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以几杖,行役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七十岁心力皆衰,宜告老退休。若不得谢任,必行以拄杖,有妇人照顾起居,去他方必乘舒适的车。自己称自己为‘老夫’。在自己的国内则自称名。有别国来访问,则以文通礼,告之以制度。
24、〔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以对,非礼也。〕
去求教于长于己者,必俸其杖以为礼。回答问题要谦让,说明即可,不可以口若悬河,意如奔马,放言以忘形。
25、〔凡为人子之礼,冬暖而夏凉,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自己身为子女,对父母之四时温凉,晨昏适否,必以关心。不和人争一时之忿,恐有事端临身而累及父母之心、力。
26、〔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一命受爵,再命受衣服,三命受车马。不及车马,不与父并荣也。僚友、一同为官者;执友,志同道合者;交游,普遍交往者。
27、〔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见父母辈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不教你进不敢擅进,不叫你退不敢擅退。迫必请准。没有问到你,不能擅自插嘴答问。
28、〔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父母在,去哪里必须告诉父母,回来了要见见父母,不可以到父母不知道的地方去,学习的东西必定属于正当的一种。
29、〔恒言不称老。〕
父母在,自己年岁再大,也不称老。自己称老则父母觉得更老。恒言,随常说话,口头语。
30、〔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比自己年长一倍的,就当父母看待,年长十来岁的,就当兄长看待,年长四、五岁的,就可并行平坐而稍分先后。有五人以上在一起,其中年岁大的就必须另坐一席或另坐一方。
31、〔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室之西南隅为奥,主奥、中席为尊者之道,中道、中门皆尊长所出入、行走者。
32、〔食飨不为概。〕
概,计量。俸亲、迎客、祭祀皆为食飨。不为概,即不敢计量以限。顺亲之心,不敢自作主张为限节也。
33、〔祭祀不为尸。〕
父在而子不承祭祀。子承则父北面而参,心焉能安哉?
34、〔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守孝之人子,心中常想像着父母的形与声,不去有危险的地方,不在黑暗处做事,不随便言笑。
35、〔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父母在时,不允诺朋友以赴死难,不能背着父母有私人财富。
36、〔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父母在,帽子不能有纯白色的饰物,也不能有纯白色的衣领。当室,为父后者,其他不必如此。
37、〔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
母亲应经常教孩子不可欺诳,更不要骗小孩子。小孩子不能穿毛、皮做的衣或裳。不准斜立、倚站,不能侧耳倾听。
38、〔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年长者抱着就要两手都抓着长者之手,若长者俯身与言,则童子以手遮口而回答。
39、〔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先生、父兄、老师,资龄长于己者皆是。有尊长在一起,不可先于尊长而和人打招呼。尊不识而己识者,必先禀而后告。路逢尊长,必先停行下马,主动往见。彼言则对,彼不言则问讯而趋退。彼行,方复行。
40、〔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跟随尊长去高处或平原,必须随尊长之视方而视,以免其问之而卒不能答也。在城、楼上不乱指,恐惑人之见。城、楼、高处不呼叫,恐惊人听闻。
41、〔将适舍,求毋固。〕
不要固执向主人求什么。求之者,应即可,不允者不复求,客之道。
42、〔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要上堂,必声扬之,不要摄手摄足。户外有二履,并长者室内共有三人,三人声不外传,必有密谋,故不闻言不入也。今之进门先敲,应诺方进,也是这个意思。
43、〔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为客入主人之室,手不乱动物品,目不左右回顾,恐犯主人之忌,或疑其察主人之隐私也。进来门是开着的就让它开着,进来门是关着的,进来后也必须关上,以随主人之意。也许还有后来者,所以不必把本来开着的门关上。
44、〔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不能踏踩先入者所脱之鞋,必须从前边入席,提衣从席角而入坐,言语、问对必须谨慎恭敬。
45、〔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东为右,为主道,西为左,及客方。由右,从主而不敢为客。不践阈,不踩门槛也。
46、〔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请入为席,主人给客人请告,入而布席。固辞,三次推让,肃客,俯首恭请。
47、〔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降等,客人的身份地位比主人低,主人礼客,让之西阶。客人因身份地位不如主人,必须谦让欲从主人之后而入。主人固辞,客人方可复从左而当客道以行。
48、〔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主让客辞,主人遂先一步而登,客从之,一步一阶,不可超前,不可落后。主足后启,客足即落,是为联步。
49、〔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
薄帘之外不快行,恐风动而帘开,泄内室之隐秘。堂上有摆设,不可快行,恐有触覆之意外。手里拿着贵重或易碎之物,不可快行,恐损伤也。堂上小步而行,恭敬之意。堂下大步而行,地方宽阔。在屋里不张开两臂飞跑,因为没有这个条件。
50、〔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二人以上并坐,不能横着手臂。请别人坐,你必坐。请别人立,你必立。
51、〔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
给尊长扫地,先把扫帚放在掇箕之上,然后右手把扫,左手提衣前下摆遮着扫。边扫边退。扫完,左手拿箕,箕口不能向着尊长,将尘扫入箕内,用扫帚盖在掇箕上,端去野外倒掉。
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 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 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先生书策琴瑟在前, 坐而迁之,戒勿越。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亻言。正尔容,听 必恭。毋<巢力>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 无诺,唯而起。
侍坐于所尊敬,无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侍坐于君子, 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 右屏而待。
毋侧听,毋敫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敛发毋{髟也},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侍坐于长者,履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 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 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
外言不入于困,内言不出于困。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齐戒以告鬼 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
贺取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 不以筋力为礼。
名子者不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男女异长,男子二十,冠而 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许嫁,笄而字。
凡进食之礼,左ゾ右,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 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座。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 先进。ゾ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然后辩ゾ。主人未辩。客不虚口。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 共饭不泽手。
毋抟饭,毋放饭,毋流ヱ,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 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Ш羹,毋絮羹,毋刺齿,毋ヱ醢。客絮羹,主人 辞不能亨。客ヱ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 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 ,少者不敢饮。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 祭妻。
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夹。其无菜者不用夹。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为国君者华之,巾以。为大夫累之,士之,庶 人之。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 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
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拂其首,畜鸟者则勿拂也。献车马者执策绥,献 甲者执胄,献仗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献孰 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
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左手执箫,右手承付。尊卑垂。若 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付,乡与客并,然后受。
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
进几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饰羔雁者 以缋。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剑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 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 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于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 命。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 以全交也。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 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齐者不乐不吊。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 门隧。
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 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 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 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 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 径,送葬不避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 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 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 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 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四郊多垒,此卿大 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 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
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 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 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 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卜筮不过 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为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 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 必践之。
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令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 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 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
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 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客车不入大门。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故君 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
介者不拜,为其拜而拜。祥车旷左,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仆御 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御国君,则进右手,后左手而俯。国君不乘奇车。
车上不广,不妄指。立视五,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 尘不出轨。
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 敢授绶,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
曲礼下第二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 则提之。
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 踵。
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 无藉者则袭。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至娣,士不名家相长妾。君大夫之 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不敢与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侍于君子,不顾望 而对,非礼也。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 修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 则反告于宗后,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从新国之 法。
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 祭礼,丧复常,续乐章。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侧龟於君前,有诛。龟,几杖,席盖、重素、 衤,不入公门。苞屦,扌及衽,厌冠,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 不入公门。公事不私议。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 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 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大夫士去国,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大夫去国, 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屦、素蔑,乘髦马。不 蚤{髟前}。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 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 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 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 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は卵。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 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君无故,玉不去身; 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对。大夫私行 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 拜而后对。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 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临祭祀,内事曰 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崩,曰天王崩。 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措之庙,立之主,曰帝。天子未除丧,曰 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 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 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 司货,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 六材。
五官致贡,曰享。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 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 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 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谷”,于外自称曰“王老”。庶 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 西面,曰朝。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约信曰誓,莅牲曰盟。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其在凶服,曰“适子孤”。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 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诸侯使 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 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 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 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 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 号泣而随之。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亻疑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 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稷社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 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 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 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 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 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 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 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则鬣,豚曰盾肥,羊曰柔毛,鸡曰翰 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鱼曰商祭,鲜鱼曰廷祭, 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 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 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 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 犬马。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在朝言礼, 问礼对以礼。
大飨大问卜,不饶富。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妇人之挚,具榛脯修枣栗。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