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盲蝽
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的北部。属偏北方种类。
寄主同绿盲蝽。
识别特征履于半翅目土蝽科。成虫:体长7.5毫米,黄褐色,触角比身体略长,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黑色圆点,小盾片上有“II”形黑纹。胫节刺着生处具黑色小点。卵:淡黄色,长1.3毫米,卵盖平坦,黄褐色,边上有一指状突起,若虫:5龄若虫黄绿色,复眼紫色,触角黄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
病原及发病现状北京和新疆1年3代,山西、陕西、河南3-4代,以4代为,南京4-5代。以卵在草枯茎组织内越冬。越冬卵4月上旬孵出第1代若虫,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第2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第3代若虫7月下旬孵出,若虫于10月中旬全部结束,第3代成虫8月中、下旬羽化,9月中旬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多在夜间产卵,用喙先先适当部位后,每刺1小孔,产卵1粒于其中,卵垂直或略斜插入组织内,卵盖微露,似一小钉,产卵处组织以后逐渐裂开,一排排卵略显露出来,夏季第1、2代成虫产卵,多在植株上部,秋季第3代成虫则常产在茎秆下部近根的地方。1-3代雌虫产卵量,以第1代最多,为78.5-199.8粒,第3代产卵量最小,仅20.2-43.7粒
防治办法同绿盲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