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快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鞭打快牛 (biān dǎ kuài niú)

解释: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出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农夫买了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回家,计划轮换使用,既方便自家耕种,又可帮别人犁耙赚点钱。一天,邻居请他帮犁几亩田。农夫就拉着两头牛到田间,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打一鞭才走半步,折腾半天没犁得几路田,无奈之下,他换上水牛。水牛倒是很自觉,不用怎么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农夫也觉得很轻松。但他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你跑得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 说罢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发现不对劲的它挣脱犁枷跑了。

示例:我们不能干~的事情。

近义词:枪打出头鸟

反义词:

歇后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赏罚不公

英文:whip the fast and hard working-unfair punishment

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在现实生活中,“鞭打快牛”的事,屡见不鲜。比如,勤快的人,每次义务劳动都会被“号召”参加;老实的人,往往被分配到艰苦的地方去“扎根”;勇敢的人,每当危机关头,势必催其去“立功”,努力工作的部门往往工作量更大……

不由想到现实生活中,像这种 “鞭打快牛”的现象真是随处可见,尤其在机关单位里更加突出。在一些机关里,像水牛一样能干的人天天有干不完的工作。因为你能干,单位领导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什么都叫你干,甚至同事也常常叫你帮忙。而像黄牛那样不能干的人什么也不用干,上班时间看看报、喝喝茶、吹吹牛而已,但是,在福利待遇上却没少拿,而且往往得到提拔重用。原因是能干的就要多干,干得越多,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被批评的次数就越多,就像勤快的水牛一样跑得越快要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次数就越多。而平时不用干什么活的,恰好是干得少过错就少,给领导的始终是个好印象,考核评定时就会得个好评价。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机关里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本来有某种特长的人因害怕被多干活而故意掩饰谎称自己没有特长,本来能干好某项工作的人因害怕干不好挨批评亦称自己不会干,导致有时工作推诿、扯皮。久而久之,许多有才能的人就会逐渐变得身在曹营心在汉,产生跳槽的念头,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快牛”干活本来就积极主动,十分卖力,理应多喂草多供水。把“鞭子”打在他们身上,实在有些不公平,而且可能会产生两种消极后果:一是挫伤积极性,使其松劲消极;二是使其劳累过度,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慢牛”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鞭子应打在“慢牛”身上。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锻炼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的。鞭子打在“慢牛”身上就是要勇于赶“鸭子”上架,放手把能力较弱、名不见经传的人推上前台,逼他们潜心学习钻研,勇于实践锻炼,在经常性的摔打中提高本领。时间长了,当初的弱者就可能慢慢强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人如此,企业也如此。在企业中有“快牛”,也有“慢牛”。要“鞭打慢牛”,不断给“慢牛”压担子,提供锻炼机会;还要帮助其审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调整步伐,加快发展。要适当给予“快牛”鼓励,激发其荣誉感,也要给其喘息调整的机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先进单位和个人多挑点重担不是不可以的。他们也应该主动地多作贡献。但是,鞭打快牛也得有个限度,“牛”已经走得很快了,还要一鞭接一鞭地打,“牛”是会索性瘫下来不走的。领导及主管部门给下属单位和个人定指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切不可盲目地要求企业翻番、追求高指标、惟有如此,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走得更稳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