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北京内城重要水系。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和前三海(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古代将湖泊称海,始于蒙古人建

六海
小桥流水

都北京时,游牧民族见到水潭视为汪洋大海。六海原是永定河故道的洼地,后因潴水形成湖泊,金代称白莲潭;元代位于都城中部,其北部称积水潭或海子,南部称太液池(只有北海和中海,没有南海);明、清时北部称什刹海,南部仍称太液池(含南海);民国时期北部称什刹西海、什刹后海、什刹前海,简称西海、后海、前海,南部则称北海、中海和南海,中海、南海又合称中南海,大致已形成现在六海之格局,水域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民国时期六海残破污秽,成为一潭死水。1950年开始治理河道,清淤修岸,改善水质及环境。1998年8月完成“六海”的初步治理。2001年采用水质净化船等措施对中南海进行治理。历史上六海水系水源来自西山、北山诸泉,现六海水系水源来自密云水库,自北向南流向,两岸名胜古迹众多,为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