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氮配位化合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双氮配位化合物,又名分子氮配位化合物。第一例为1965年合成的[Ru(N2)(NH3)5]Cl2,现已制得数以百计的双氮配位化合物。中心原子大多数是Ⅵ-Ⅷ族的过渡金属,它们以低氧化态出现。金属—双氮间的化学键含反馈键的成分。多数情况下,氮分子为端基(a)或桥式端基(b),少数为侧基(c)或桥式侧基(d)。不稳定,稍加热或在室温下便失去氮分子。可由金属配位化合物和氮气在强还原剂存在下直接反应形成,但多数由含肼或叠氮化物等配体的化合物转变而来。对双氮配位化合物的兴趣出于期望通过形成配位化合物,削弱氮分子的三键,有利于将氮还原成氨,以达到固氮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