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果中毒

毒理

白果有毒成分是肉质及种皮中的白果酸,种子及核仁中的白果二酚、白果酸。白果毒吸收后损害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并损害末梢神经,引起功能障碍。白果酸和银杏毒有溶血作用。毒素溶于水,通过肾脏排泄。

临床表现

多在食后3~4小时内发病,短者1小时,长者14小时,严重中毒者1~2日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病症状:头痛、头昏、恐惧感、轻微响声能引起抽搐,口吐白沫、昏迷、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少数病例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触觉、痛觉消失。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呼吸急促,面色、口唇、指甲青紫,脉细弱。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痛、腹泻。

诊断

1. 有大量炒食或煮食白果的病史。

2. 多见于儿童、进食白果后出现相应的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3. 实验室检查:①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②脑脊液检查:脑压升高,细胞数目增多,蛋白(+)、糖(+)。

急救处理

(一)排毒 1. 洗胃、导泻。凡进食白果6小时后洗胃无效。2. 输液、利尿促进毒素排泄。

(二)对症 1. 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而引发剧烈抽搐发作,发作抽搐给予镇静药如鲁米那、水合氯醛等。2. 给予脱水剂,防治脑水肿。3. 积极抢救呼吸,循环衰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