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在天倡导的“茶德”

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对“茶德”的内涵有全新的表述。

《中国楹联报》2005年12月30日第2版刊载了在天的文章《茶味八德》。

在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中,在天富有创见地提出“茶有八德”,全新的视觉,全新的茶文化体验,开创性地丰富了茶德的内涵。与一般观念认为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不同,在天所倡导的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用八个字来概括茶的美德,就是“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有八德,德馨味厚。丹青难写,瓯鼎易烹。芳名鼎立,大器天成:

康乐甘香,有八德处有嘉饮;

和清敬美,无一物中无尽藏。

1.康: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书画当观韵,健康要饮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古来有之,今日更盛。

2.乐:茶能增进快乐,如沐春风。桃魄乍飞随水去,尚能饭否?鼎汤初沸有朋来,不亦乐乎!

3.甘:茶如甘露,甘润人生。采得三春露,清香一道茶。三分春色描来易,一瓣芯香品不完。

4.香:百味凝春,茶香自溢。数万里山河,恩施玉露;五千年文化,香颂芳名。

5.和:茶蕴太和之气,固本扶元,和而不同。云雾欢欣飞越,饮甘泉,烹古雪,顿生觉悟;鼎汤自在沸腾,拔紫笋,萃黄芽,极尽殷勤。

6.清:茶语清心,心旷神怡。两腋生风,问君哪得清如许;众人喝彩,煎雪自来香满楼。

7.敬:茶本时辰草,客为座上宾。茶斟七分满为敬,留得三分回味长。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8.美:茶是天生尤物,能赋予美感享受。尤物喜随众草长,佳人至爱洁身香。分寸无遗传粹美,煎烹有度显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二、“茶德”的其他说法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