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海

姓 名 王殿海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1962.10
个人简历
1996年1月——1998年12月在吉林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9月——2002年9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和交通运输系主任。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起止时间:1996.01—1998.12;进站单位:吉林工业大学;现工作单位:吉林大学交通学院;职务: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项为第二名,一项为第三名),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国家七部委评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交通部评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王殿海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第二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吉林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其他部省级项目17项,获得了高校青年教师奖资助项目、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人才基金资助。在交通流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突出。1)创建了居民出行分布的新模型,包括模拟电子云居民出行分布模型、城市演化过程居民分布模型、小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测算模型和居民出行分布的熵模型。这些模型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揭示了居民出行分布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了城市外延发展的必然性;从交通的角度,定量描述城市由单中心小城市向多中心大城市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定量测算城市土地利用与路段交通流强度之间的关系。2)提出了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借助成熟的电路理论建立模拟电路交通分配理论,解决了以往交通分配模型和算法难以实现真正平衡的问题;运用系统聚类方法提炼路网节点之间交通流相关关系,建立了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预测模型,解决了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量难以预测的难题;模拟弹簧车辆跟驰模型提高了模型对交通现象的解释性能,并为后续其他宏观交通流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上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为定量描述城市交通流点、线、面之间的时空联系提供了新思路,为网络交通流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手段。3)设计了交通控制参数计算模型,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自行车交通流参数标定模型,提出了交通控制系统设计新理念。上述交通控制参数标定模型的建立,为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控制提供了实现方法,提出的交通控制系统设计新理念为针对我国交通特点实施控制提供了参考策略。为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交通自适应控制系统(Hicon),该系统已通过国家测试,正在青岛等城市进行示范工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控制与管理
科研获奖以及专利情况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项以及地方部门和企业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等,原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等。2003年入选“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人选。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国家实施畅通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交通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交通咨询专家组专家、长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