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纹身
断发纹身
【发音】 duàn fā wén shēn
【解释】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出处】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装束。
【近义词】断发文身
断发纹身是越人的传统习俗,断发是为适应湿热的气候和多水的环境,纹身则是在早年群婚情况下有效防止乱伦的一种措施。如今的台湾高山族也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越人崇拜鸟神,以鸟为图腾,把鸟作为至上的象征物饰于器物。台湾高山族也有崇鸟风俗,传说中“鸟神”曾为山胞取来火种, 在如今山胞的屋脊上,依然点缀有鸟形的器物。
古代吴越一带风俗﹐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避水中蛟龙之害。“ 断发文身,这是南方海边、大河的近水居民共同的风尚。同时也是原始民族图腾崇拜的反应。”(摘自黄现璠《壮族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