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阴都穴Yīn dū(KI19)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疾病〗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巨阙穴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闭经;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四缝穴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阴都穴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食宫穴,通关穴,不宫穴。

〖穴义〗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名解〗

1)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2)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

3)通关。通,通过也。关,关卡也。通关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湿之气在此仍有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石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其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因此寒湿水气大部分不能循肾经继续上行,只有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并保持肾经气血的流畅传递,此部分上行气血如闯关而行一般,故名通关。

4)不宫。不,否定词,否定之意。宫,宫殿也。不宫名意指本穴冷降于地的脾土尘埃不能存留穴内。如食宫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尘埃冷降归地后,由于肾经上部经脉有经水经本穴下传,本穴的降地脾土无法存留穴内,故名不宫。

5)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后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