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唐乐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仿唐乐舞

久负盛名的“仿唐乐舞”被誉为中国第一台仿古乐舞。自1982年9月推出以来,至今已在陕西省旅游业的特色旅游产品,曾出访过世界上的40多个国家,接待过数以百计的国家首脑和政府要员,为我省旅游业做出卓著贡献。从1987年起,陕歌与唐乐宫合作,在唐乐宫推出“仿唐乐舞”,获得极大成功。从此,旅游与文化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1998年,宏伟的陕歌大剧院的落成,结束了陕歌长期没有自己演出场地的历史。之后,一台名为《秦风古韵》的乐舞亮相大剧院,一时间也有一些旅游企业推出了另有特色的仿唐乐舞,形成白花齐放,百家争鸣。面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从去年底开始,陕歌将自己多年创排的《仿唐乐舞》《长安乐舞》《秦风古韵》中的精彩部分重新加工,参演的92名演员从170多名演员中选拔而出,以全新阵容推出一部精华浓缩的《仿唐乐舞》,舞美、服装、布景、乐器均焕然一新。

唐代最著名的代表性乐舞 文献记载 玄宗皇帝擅长音律 一日梦游月宫仙境 目睹众仙女身着彩云般美妙的服饰在天宫中慢舞轻歌 梦醒之后谱出韵律 交与爱妃杨玉环编排成歌舞

这些表现盛唐时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重现在今日的舞台上,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被称之为长安新一景。唐乐宫已成为陕西旅游项目的精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万岁乐

乐曲描绘了皇帝临朝,百官参拜,万人仪仗;皇宫内外,钟鼓齐鸣,山呼万岁的豪华气派场面.生动地展现了大唐王朝国富民强、政通人和的盛世繁华景象. 白苎舞在现代生活里很常用的布料“白苎”,原是中国秦朝时代发明,到了唐代“白苎”就更加受民间欢迎.

白苎舞是远在晋代就见注于记载的一种民间舞蹈,至唐代更为盛行.舞者长袖均用白色纻麻缝制.翩翩起舞时,长袖矫捷飘摇之妙恰似彩云追月,优美典雅,故名“白纻舞”.

仿唐乐舞

大傩

大傩是中国中古时代的术士舞.这个舞通常是民间老百姓作为好运的祈祷以及驱逐鬼怪和瘟疫.相传为黄帝所创.至盛唐时期在古长安已发展为腊月中最盛大且隆重的仪式.舞蹈漂游莫测,音乐空灵神秘.每逢除夕之夜,舞者均佩戴神兽面具,手持戈矛,挥动长鞭,除疫驱鬼,祈福求安.

霓裳羽

衣舞这个舞蹈相传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根据唐明皇的一个梦改编而成, 是唐代最著名的代表性乐舞.据文献记载:唐代玄宗皇帝擅长音律,一日梦游月宫仙境,目睹仙女身著彩云般美妙的服饰在天空中漫步轻歌.梦醒之后谱出韵律,交予爱妃杨玉环编排了这部名传百世的轻歌妙舞.唐明王对贵妃这个舞蹈十分欣赏,这可能就是杨贵妃受宠原因之一.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唐朝皇帝显示唐朝军队武功的一个舞蹈.通常唐朝军队出征凯旋而归,就由军队自己被上盔甲跳舞蹈,以庆祝胜利.历史记载,唐王李世民讨伐郑帝王世充时,少林寺数名和尚参与征战,有助马功劳. 将军令这是用古筝弹拨乐器表演的弦乐二重奏.乐曲气势雄伟,起伏变化大,描写将军出征的英雄气概及得胜回营的情景。

春莺啭

传说.唐代某一位皇帝即位时,恰逢黄莺飞过,视为吉祥之兆,逐命宫廷乐师谱曲庆祝,由此得名.此曲欢快清脆,悠扬动人,用中国有三千年历史的乐器-排箫表现出了黄莺互相争鸣的意境.

踏歌

仿唐乐舞

踏歌这种舞蹈在唐代时很盛行,是一种流行于宫廷和平民百姓的传统舞蹈.舞蹈主要表现了中秋佳节人们在骊山脚下,宫廷附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皇帝跟臣民同聚共庆的欢乐场景.故此乐舞场面绚丽多姿,风格变化万千,充分再现盛唐时期民族融合,普天同庆的繁荣景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