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河
水系 黑龙江
流经省份 黑龙江
生态特征 阿什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9.77, 硅藻12.2%, 绿藻0.4%, 蓝藻0.6%, 甲藻41.9%, 金藻黄藻0.7%, 裸藻44.1%。
阿什河 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魏、晋至唐代称“安车骨水”,金
称“按出虎水”,明称“金水河”,清初称“阿勒楚喀河”,1725年(清雍正三年)改称“
阿什河”。“按出虎”,女真语“金子”之意。“阿勒楚喀”,据新编《阿城县志》载,系
满语“嘎拉哈”的“支儿”,引伸为“耳”。因河水弯弯曲曲,状似人耳,故以“阿勒楚喀
”称之。发源于大青山南麓,自东向西流经尚志、阿城两市交界的西泉眼河附近折向西北,
流经五常、阿城、哈尔滨3市县,在哈尔滨市东郊注入松花江。全长257公里。中下游丰水期
水面宽238—360米,水深4—4.7米;枯水期水面宽10—23.5米,水深0.2—0.25米。流域
总面积3545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中下游为农业区,产玉米、水
稻、大豆等。由于阿什河上游地势较高,坡度大,遇大面积暴雨或集中降雨时,易泛滥成灾
。
阿什河流域是金朝的发祥地,金朝前期都城上京城建于阿什河左岸今白城村。并于白城
西开凿运粮河(俗称“金兀术运粮河”)西通松花江,长96.5公里,为金代都城漕运河道。
清代建有阿勒楚喀城。其流域多古迹,有松峰山道教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完
颜阿骨打陵址、金齐国王完颜晏墓、亚沟石刻等,均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