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学堂

一、马尾船政学堂简介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 航海天文、 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二、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生历史名人由船政学堂毕业的部分历史名人:
前学堂: 魏翰(造船专家、民国时任海军造船总监、福州船政局长)。
后学堂: 刘步蟾;邓世昌;严复;罗丰禄;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
三、福州船政文化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马尾船政学堂历届毕业生名录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1.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二十一名
魏瀚陈兆翱郑清濂林怡游李寿田吴德章杨廉臣陈林璋罗臻禄池贞铨林庆升梁炳年张金生林日章陈季同郑诚汪乔年游学诗林钟玑陈平国苏汝灼
第二届计二十名
王庆端李芳荣魏暹陈才鍴王福昌王回澜陈伯璋黄庭林鸣埙黄成观胡维鐈李联奎曾宗瀛林介圭陈功奎古之诚陈继成王新林桂昌叶锡三
第三届计十九名
王寿昌陈庆平高而谦游学楷陈长龄林藩李大受郑守箴林振峰卢守孟叶芗寅王维桢李寿萱王韶聪杨济成林志荣许寿仁柯鸿年葛绍绥
第四届计三十一名
施恩孚林福贞黄德椿卢学孟曾仰东李译诗李寿川石琛陈振家胡有文林钟钦刘冠同许赞周陈锡周陈海瑞吴德潜丁平澜郑守钦魏子京王庆安陈兆翥孙庆芳高庄凯陈宝暄董廷瑞薛启昌陈心楷林蠡谢树藩林蓬春林芬荣
第五届计十九名
许尚坚高开成林兆炳陈炳年董朝钰高讲方兆鼎郑以撰周文郁张发义姚绍鏐杨承襄周锡昌乐耀贤姚济川陈常棣黄步沄卢则贤陈伯成
第六届计二十五名 (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李世中李孟实李向瀗沈靓扆沈靓宸萧宽郑镕宽郑秉谦王思斌陈锡龄陈挺元曾广昌杨葆谦陈贞海王鸿金张沁陈为干杨茂贞黄曾溶张大榕王宜汉苏方杰廖宗和贾勷林绍亨
第七届计八名(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
周葆燊郑颖孚陈德湜林福臻苏宝崇王愫昌杨俶谦陈大龄
第八届计三十五名(民国十年夏毕业)
郭仲铮廖能容方尚德张功魏子琅张宝骐叶燕贻陈立庠郑义莹林家钺林铿然丁振棨何健阮兆鳌吴仲森吴奋图陈兆良杨齐洛陈世杰汪继泗郑寿彭姚英华金廷槐黄勋汪培元陈自奇柯文琪张士森蒋弼庄严文福李毓英王怀纲张宗渠何尔燧陈声芸
以上共八届计一百七十八名。
2.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三十三名
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张成林国祥叶富吕翰黎家本邓世昌李田李和梁梓芳卓关略
第二届计十三名
萨镇冰叶琛邓聪保林颖启吴梦良陈锡三江懋三郑文郁陈文庆唐宸科林国裕卢华大卢鸿杰
第三届计八名
林履中许济川林森林戴伯康陈英蓝建枢韦振声史建中
第四届计二十六名
许兆箕杨则哲黄裳治陈伯涵林占熊唐佑邝聪丁兆中林文彬刘冠雄李鼎新陈兆艺黄伦苏曹廉正关景丁沁波陈善元罗熙禄何品璋王培成谢子勋陈兆麟梁祖勋谢润德何金胜吴松森
第五届计九名
林帮光程璧光梁鸿春陈恩焘王涟张珍石文铭陈宗器丁澄澜
第六届计十名
翁祖年刘容黄鸣球叶大俊郑文超翁守瑜张哲溁刘联芳沈叔龄陈应谦
第七届计十一名
温桂汉陈兆兰罗忠尧李国圻陈常绥叶琅陈大懿翁守恭陈福烘邱志范罗忠溶
第八届计十六名(留美学生回华补习)
陈钜庸詹天佑吴应科欧阳庚苏锐钊陆永泉杨兆楠邓咏钟徐振鹏容尚谦黄季良薛有福邓士聪吴其藻宋文翙邓桂廷
第九届计十三名
贾凝禧罗忠铭周献琛朱声冈高承锡郑文英林葆怿许赞虞曾瑞琪林韵珂林敬熥张秉奎陈怀羔
第十届计七名
林文光沈正增罗忠清游于艺林鉴殷林敬章关庆祥
第十一届计十一名
陈镜澜黄以云林靖澜黄钟瑛林秉成周敬熔孙筠张海鳌周兆瑞卓大宾蔡馨书
第十二届计十三名
吴光宗陈杰年魏祖培王宗香许继祥江宝容陈家濂任帮鼎曾庆沂陈兆用陈心蔚陈文彬陈大昭
第十三届计九名
陈尚衍黄燮林炳枢陈旋枢游福海周思贤林乔椿郑孝增郑大濂
第十四届计十二名
沈希南黄树声李景曦陈家鋆林颂庄林振莹张景南余叔典蓝希雍叶心存黄郁章叶琦
第十五届计五名
陈玉璋王麒刘鸣岐张哲培林熔
第十六届计十三名(光绪三十年冬毕业)
高幼钦赖汝寿常书诚魏子荣梁同怿欧阳驹许建廷张增存贾勤陈训泳王葆谦李国堂林鸿滋
第十七届计七名(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李孟斌李景沣魏子浩萨夷林蟾贾理陈尔燊
第十八届计十六名(光绪三十三年夏毕业)
林秉衡林镜寰林元铨杨隽声姚启飞周国钧刘熙德陈毓澄张哲训苏学经蔡传泰廖德星林传铭张嘉麟胡有年黄年生
第十九届计九名(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
汪肇元陈祖祺陈孔耀林舜藩孙维城沈燮叶心传叶宝琦张同渠
以上共十九届计二百四十一名。
3.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管轮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二十二名
何朝先陆麟清郭成志卓关邦梁逸卿李阿富黎阿本陈景康黎晋骆李亚文林鹤龄杨进宝彭就胜张永清冯瑞金周荣贵陆三兴杨光余贞顺洪得意胡金元郑官合
第二届计三十一名
庞铭世伍兆佳刘荫霖林泉区贤灿载庆涛罗荫皆陈兆锵陈如璧郭文进庞廷桢曾光时潘锡基刘昭亮郭乃安陈治安李福龄梁祖全郑守恒黎弼良马应波刘冠南王齐辰刘义宽何林英张玉明卢鸿彬叶大银梁祖群梁福藻黄显章
第三届计七名
王桐张茂福黄履川胡尔楷刘善述陈鹤潭陈如衡
第四届计十五名
王考鸣吴保和刘康陈伯祥周敬让卢毓英张斌元任邦珍陈翼宸林亨豫梁季恺葛希颜沈念祖陈宝璋林朝鼎
第五届计十名
潘琮璋林傅善郑华钟曾光世周文祺梁志柱洪光安王兆陶陈忠捷陈开镰
第六届计八名
梁蓉吴景泰林以熔江大荣梁敬埏陈铨黄本周陈芳卿
第七届计十名(光绪二十二年毕业)
潘兆清刘贻远唐德炘陈承植董朝镛陈翊汾黄天鳌李伯壬林云龙陈大豫
第八届计六名(光绪二十九年冬毕业)
常朝干郑玑高近宸魏怀沈秉楷陈忠鎡
第九届计五名(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周光祖林锡康梁敬搓叶宜彬陈声扬
第十届计六名(光绪三十三年夏毕业)
韩玉衡杨逾李孟衍叶天庚郑友益陈培松
第十一届计六名(宣统三年冬毕业)
吴明观张嘉燨王道斌叶心衡苏学雍陈诗涛
第十二届计三十一名(民国九年六月毕业)
邱景垣邱思聪苏镜潮萨本炘林学濂陈奇谋周澜波林惠平张岑黄以燕郑鼎铭陈兆俊马德建吕文周李孔荣冯廷杰魏子元周烜姚法华余堃方伦王振中贾劼凌棨钟衍蔡学琴卢行健郑翔鸾阮宣华梁煊陈飞雄
第十三届计二十四名(民国十年冬毕业)
谢仲冰唐擎霄许孝焜蒋松庄黄贻庆陈尔恭林一梅陈瑜唐兆淮沈靓安康志黄子坚周谨崧黄立莹张用远许桐蕃傅春滨林家晋陈承志方明淦杨际舜沈靓笏曾纪欧阳昆
第十四届计二十九名(民国十三年冬毕业)
江守贤何家澍蒋铣陈鼎刘潜孟孝钰程璟曾贻谋吴锷王贤鉴鲍鸿逵林缉诚林仲逵林鏕民杨健陈耀屏傅宗祺林克立唐岱荥方新承林善骝郑英俊梁永翔张永绥薛大丞高宪参郑友宽林凯林谷士
以上共十四届计二百一十名。
马尾船政前后两学堂共毕业学生六百二十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