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
京山的风景名胜之一
太子山深藏于永隆、石龙、新市、钱场、杨丰、屈家岭之间
其山水天然去雕饰,古拙而清纯
国营太子山林场场部以南六华里,有一藏于半山腰石缝中的穴洞,曰“王莽洞”,入洞需直下五十四步台阶,然后斜入山脚而出,出洞口亦狭小如鱼嘴。
另有篡峰寺、蝴蝶泉、大佛可以一赏。
-----------------------------------------
湖北省太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的北缘,是一个集探奇寻幽、休闲康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满目青山,苍翠碧绿。高耸如云的松杉,硕果满枝的果园,波光粼粼的渔湖,流金溢彩的村落。这里风景如长廊画卷,似彩卷翻飞。猛看,是醉人的美景;细品,是抒情的长诗难怪文人们对此备加赞赏。诗曰:”峰峦拱日出,松骨增银辉,百兽林中栖,群鸟树上飞.”又曰:”山名太子仙女,地下王葬藏金,林中花果如织,山间泉水流银.”也有人称这里:”山,因太子而名;洞,因王莽而险;泉,因仙女而甜;石,因天然而美;岭,因王飞而奇。”
太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和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紧密相连.公园气候适宜森林资源丰富,景色秀美.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摄氏度,年降雨量1094.8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
植物资源主要有常绿针阔林﹑落叶针阔叶林及林下植被138科204 属.茂密的天然次生林,积淀着自然和原始之美,透视着人类的历史沧桑;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海内栖息着2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穿山甲﹑果子狸﹑箭猫﹑麋鹿 ﹑白鹭等10多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江汉平原的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交通便利,东距武汉180公里,西距三国古城荆州﹑当阳120公里,宜昌三峡240公里,北至襄阳﹑樊城230公里.公园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晴雨通畅,大小车辆可直达公园各个景区.
森林公园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别具一格.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与屈家岭文化一脉相承,同时留下西汉大司马王莽隐居之地,三国曹操兵败赤壁,过增九锅18灶﹑丢石点兵等神奇传说和遗址,更有明朝嘉靖王游猎至此留下太子山名,与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相印证;抗日战争时期,太子山又是新四军五师抗战根据地和中原突围的鏖战地.这些都给太子山森林公园增添了深厚的旅游文化品位.
-----------------------------------------
白龙观风景区位于白龙太子山主峰一带,方圆约4公里,这里山高林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诸多名胜古迹散布于景区之内,如白龙观遗址、白龙洞、白龙井、刘道人墓、九天岭、龙泉洞,轿夫路等,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有它神秘的传说故事。到白龙观景区览胜闻奇,可让游人大饱眼福,大快心神,游于山水之间,探寻自然之妙,感悟人生真谛,其意浓浓,其乐陶陶,流连而忘返,沉醉而迷归,就象当年欧阳修游醉翁亭一样。亦不过如此吧。
白龙观遗址,位于白龙太子山主峰西北坡。原有顶庙、底庙两处,顶庙三间建于主峰悬崖绝壁处,为女道士修练之所;底庙三层四十八间,建于山腰竹林中,是男道士修真之地。关于白龙观的来历,有如下两种传说。
其一,白龙太子山西北坡有一潭,名白龙潭,潭不大,呈半圆状,传说白龙潭原来清水澄碧,深不见底,潭中有一白龙,时隐时现,每逢下雨时,太子山被云雾遮蔽,白龙便飞翔于云雾之中,雨住则入潭匿身。于是,当地居民便在潭边供起香火,祈求白龙降雨降福,保佑一方生灵。到东汉年间,人们便在这里修建庙宇,称之为“白龙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庙会,届时周围百里信徒前来朝山进香,求白龙保佑,其香火之繁盛,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后来经历代兴废,最后的白龙观庙建于清代,抗战前还有道人十余人,1939年底,日寇进山扫荡,将庙宇全部焚毁。
其二,东海太子山小白龙,因触犯天条而受天帝惩罚,后经观音菩萨渡化,变成白龙马载唐僧去西天取经,历尽艰辛,助唐僧取来真经,小白龙因此立功,修成正果,恢复真身。之后,他回东海朝拜父亲老龙王,途经此地,见此潭水好,便降下云头,入潭小憩,从那以后,此山便叫白龙太子山,此潭便叫白龙潭。小白龙在潭中留下灵气,于是每当下雨时,潭面便会出现一缕白雾,萦绕上升,与太子山上的浓云相接,云雾中,可见龙首隐现。于是白龙潭灵验之名逐渐传开,方圆百里,人尽知之,前来白龙潭求雨求福者,络绎不绝。消息传到武当山,当时的武当山道观主持,便派本观道士,化缘修建了白龙观,部分武当山道人来此修炼,于是,白龙观作为武当山道教的支脉延续下来。
当然,传说的真伪,我们已无可考究,这里有一处白龙观遗址,倒是真的。如今,庙底旧址已建为农垦新村。这一带为坡积扇地形,土壤肥沃,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气候宜人,为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有“小庐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