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钠咖啡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通用名】

苯甲酸钠咖啡因、安钠加、安钠咖

【商品名】

【英文名】

Caffeine and sodium benzoate 、CNB

【拼音名】

Benjiasuannakafeiyin

【药品类别】

黄嘌呤类中枢兴奋药

【性状】

【药理毒理】

是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 1:1 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1. 解救因急性感染中毒、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中毒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

2. 与溴化物合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恢复平衡,用于神经官能症。

3. 与乙酰水杨酸制成复方制剂,用于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疗偏头痛。

【用法用量】

0.25-0.5g/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极限量:每次0.8g,每日3g。

【不良反应】

少数人服后可出现耐受。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引起仔鼠先天性缺损、骨骼发育迟缓,因而孕妇慎服。

【规格】注射液:每支0.25g(1ml);0.50g(2ml)。

【毒品利用】

安钠咖属我国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内蒙、山西、陕西、河套一带俗称“料子”,“面面儿”的主要成分。初级合成以“安钠咖”、“吗啉呱”和某些维生素粉混合而成。到了90年代中期,为更方便地吸食,贩毒者便将其熬成了膏剂,制块后晾干以供吸毒者吸食。有的还在里面搀和了罂粟壳之类的东西招徕吸毒者。曾经瘾性不大的“面面儿”,在暴利的影响下逐渐向更高一级的毒品靠拢。在临汾市乡宁县等地,加了罂粟壳之类成分的“黑面面儿”更受欢迎。

出现场所:家庭聚会

使用方式:鼻吸

对人的危害: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耐受性,需要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外,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也是受管制的精神药品,非法制造、贩卖安钠咖同样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在山西运城、内蒙包头等地已有多名非法制造、贩卖安钠咖的罪犯以制贩毒品罪被处以重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