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禁区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
杀戮禁区
外文片名:
Shooting Dogs
更多中文片名:
猎犬
更多外文片名:
Beyond the Gates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115 min
国家/地区:
德国英国
对白语言:
英语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
R for strong violence, disturbing images and language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UK:15 USA:R Netherlands:16 Finland:K-15 Switzerland:14 Brazil:18 Ireland:15A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迈克尔·卡顿—琼斯 Michael Caton-Jones
编剧 Writer:
David Wolstencroft .....(screenplay)
Richard Alwyn .....(story) and
David Belton .....(story)
演员 Actor:
休·丹西 Hugh Dancy .....Joe Connor
约翰·赫特 John Hurt .....Christopher
克莱尔-霍普·阿什提 Claire-Hope Ashitey .....Marie
David Gyasi .....François
Dominique Horwitz .....Capitaine Charles Delon
Susan Nalwoga .....Edda
Steve Toussaint .....Roland
Nicola Walker .....Rachel
Louis Mahoney .....Sibomana
Victor Power .....Julius
Jack Pierce .....Mark
Musa Kasonka Jr. .....Boniface
Kizito Ssentamu Kayiira .....Pierre
制作人 Produced by:
Richard Alwyn .....executive producer
David Belton .....producer
Ruth Caleb .....executive producer
Pippa Cross .....producer
Jens Meurer .....producer
Karsten Stöter .....co-producer
David M. Thompson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Trijbits .....executive producer
Andrew Wood .....line producer
Joe Oppenheimer .....development producer
.....co-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Dario Marianelli
摄影 Cinematography:
Ivan Strasburg
剪辑 Film Editing:
Christian Lonk
选角导演 Casting:
Anja Dihrberg
Karen Lindsay-Stewart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Bertram Strauß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Astrid Sieben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Dagmar Wessel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Dinah Collin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Goddard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aul Morri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
CrossDay Productions Ltd. [英国]
BBC Films [英国]
Egoli Tossell Film AG [德国]
UK Film Council [英国]
Adirondack Pictures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
Invicta Capital Ltd. [英国]
发行公司: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Frenetic Films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Renaissance Films ..... (2005) (USA) (theatrical)
Timebandits Films [德国]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Adironda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2007) (USA) (all media)
IFC Films [美国] ..... (2007) (USA) (theatrical)
其它公司:
Fatts [英国] ..... post-production script service
Mayflower Studios [英国] ..... sound post-production
Audiolink Ltd. ..... walkie talkies
Tonstudio Hanse Warns ..... sound post-production
上映日期法国France
2005年5月12日 ..... (Cannes Film Market)
加拿大Canada
2005年9月11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荷兰Netherlands
2005年9月13日 ..... (Film by the Sea Film Festival)
巴西
Brazil
2005年9月30日 ..... (Rio de 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国France
2005年10月6日 ..... (Dinard Festival of British Cinema)
德国Germany
2005年10月27日 ..... (Internationale Hofer Filmtage)
摩洛哥Morocco
2005年11月19日 ..... (Marrakec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葡萄牙Portugal
2005年12月8日
法国France
2006年3月8日
英国UK
2006年3月31日
荷兰Netherlands
2006年4月6日
比利时Belgium
2006年4月19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06年4月21日
瑞士Switzerland
2006年4月26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瑞典 Sweden
2006年4月28日
波兰 Poland
2006年5月11日 ..... (European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6年7月1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
2006年11月10日 ..... (TV premiere)
瑞士Switzerland
2006年11月23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波兰Poland
2006年12月29日
日本Japan
2007年2月24日
美国USA
2007年3月9日 ..... (limited)
剧情介绍《杀戮禁区》以真实的事件为故事依据,在卢旺达实地取景,分享的是在一个最残忍的环境里发生的一个个最具人性的美好愿望。
1994年4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一所名叫ETO的中学里。这里不但变成了联合国的军事基地,还是一所提供庇护的难民营。这里能看到来自于比利时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能看到学生、工人,当然,还有超过2500名图西族公民,他们被保护着,暂时免遭到扬言要杀光整个图西族的胡图族民兵的迫害。然而,危险却时刻伴随在图西族人的身边,因为在学校的铁门外,围满了身上佩带着弯刀的胡图族民兵,他们在门外大声叫嚣,久久不肯离去。让图西族人想象不到的是,ETO中的安全并没有维持多久,五天之后,联合国维和部队从学校中撤退,并带走了所有的白种人……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卢旺达被鲜血染红了,地上铺满了残缺不全的尸体,无论是图西族还是胡图族,都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在人人只求自保的卢旺达,ETO里却有这么两个人没有跟着维和部队离开,他们一个是宣扬以爱换取和平的克里斯托弗神父,一个是理想主义的英语老师乔·科纳,在他们的帮助下,数百名图西人在这场浩劫中得以活命。
幕后制作关于故事的起源
作为影片的制片人之一,《杀戮禁区》这个故事蓝本就是依据大卫·拜尔顿(David Belton)在卢旺达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他与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理查德·艾尔文(Richard Alwyn)共同创造了剧本。1994年5月初,大卫·拜尔顿代表BBC的一个时事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抵达卢旺达对整场血腥的大屠杀进行报道,他横穿了整个国家,亲眼见证了胡图族对他们的兄弟族图西人所做的一切。由于当时的卢旺达仍然处于极度混乱之中,所以拜尔顿和他的摄制小组一直在一位波斯尼亚牧师威詹克·库瑞克的保护下进行工作,好几次,库瑞克都成功地帮助拜尔顿的工作免受到极端的胡图族政府的干涉。整场大屠杀中,只有两个不是非洲籍的牧师留了下来,其中之一就是威詹克·库瑞克,然而,直到拜尔顿留在卢旺达的最后一个晚上,才惊讶地发现库瑞克竟然还充当了“图西保护者”的身份,他在惨案发生的过程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为许多图西人提供了人身保护,将他们藏在了货车低下,偷偷运出了国……
所以,影片中克里斯托弗牧师这个角色,其原型就是威詹克·库瑞克,至于另一个英语教师乔·科纳--大卫·拜尔顿坦言乔是他在卢旺达碰到的很多人的综合体,你能从他身上看到老师、工人甚至是学生的影子。在大屠杀开始之初,美国和英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游说联全国安全理事会不要派兵去卢旺达,甚至在这之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拒绝承认这次惨案是“有计划的种族屠杀”。就在他们急着向全世界否认的同时,卢旺达却有将近100万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于是,拜尔顿决定将自己在卢旺达亲身经历的一切搬上大银幕:“发生在那里的种族屠杀,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内战,它能反衬出许多事情,比如作为国际性组织的救援失败,比如我作为一名记者的羞愧……相信很多人都有与我相似的感觉,就像那些离开ETO的教师、仓皇跑掉的外交官,甚至还有接到命令不得不撤离的联合国士兵,这些人将他们的卢旺达朋友抛在了身后。就连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都在这件事上展示了他们在维护道德方面的懦弱与胆小。那个时候最清楚不过的,就是两条外交方面的潜规则:如果你是白人,或者和西方世界有所关联,就能得到安全理事会的保护;反之,如果你是穷人或者黑人,那就请你忘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组织,你只能靠自己。”为什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偏偏对发生在卢旺达的惨剧反应“迟钝”?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就像拜尔顿后来补充的那样:“当国际组织按兵不动的时候,却有像威詹克·库瑞克这样的人留了下来,他们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拯救着生命,他们做到了其他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关于卢旺达,必须知道的20件事
1、19世纪,图西国王Kigeri Rwabugiri建立了这个统一的国家,这里主要由三个民族组成:胡图族(85%)、图西族(13%)和特瓦族(2%)。
2、 1885年,欧洲强国在柏林会议上决定了德国统治的殖民版图,其中包括卢旺达。
3、 1923年,虽然由比利时接管了卢旺达,却要依靠传统的图西族长来一同管理国家。
4、 1926年,比利时人决定在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上,标明胡图、图西或特瓦。
5、 1957年,胡图族人公开发表声明,指责在卢旺达的领导阶级中,图西人成垄断趋势。同时,胡图人成立了政党。
6、 1959年,卢旺达国王去世,胡图人起义想要推翻图西族的统治。数千名图西人被杀,更多的人则逃往邻国避难。比利时人转而又为胡图人提供支持。
7、 1962年,卢旺达脱离了比利时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由胡图族的政党领袖George Kayibanda正式接管。
8、 1963年,除了在1959年逃到邻国的图西人……又有2万图西人被胡图人报复性地杀害。
9、 胡图政府禁止图西人在学校或大学中任职。当政权落入Juvenal Habyarimana手中后,他创造了一党制,并第一次将“种族配额制”引入卢旺达的政治体系中,图西人只拥有9%的工作比率。
10、1975-1989年,卢旺达拒绝逃往邻国的图西人返回。叛党RPF(卢旺达爱国阵线)在乌干达正式建立。
11、1989年,国际的咖啡市场全面崩溃,令卢旺达以农业为本的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
12、海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一直备受压迫的图西族人,迫于压力,Juvenal Habyarimana终于同意回到多党统治的阶段。
13、1990-1992年,卢旺达军事力量正式建立,同是他们还有计划地训练民兵,当然,能够当兵的,只有胡图人。完全由图西人组成的RPF从乌干达占领了卢旺达北部……为了报复他们,胡图族再次屠杀了数千名图西公民。
14、1992年2月,国际人权组织谴责卢旺达的无线广播煽动民族仇恨的情绪。11月,胡图的激进派领袖Dr Leon Mugusera告诉胡图人:“将图西人都扔进河里。”
15、1993年2月,RPF袭击了卢旺达边境,法国军队被召集过来保护总统Juvenal Habyarimana的政权统治。战争一直持续着,不得不召开和平谈判。8月,在坦桑尼亚(东非国家),和平协议签定,其中包括允许多党选举,以及将RPF收编至卢旺达的正统军队中。联合国同意送来人数为2500的维和部队,帮助和平条约的执行,随同而来的还有由加拿大司令官罗密欧·达莱尔率领的联合国缓助组织。8月-12月,新政府宣布成立……但是一个激进的广播电台却仍然在宣扬对图西族人的仇恨。
16、1994年,1月-3月,形势再度紧张,卢旺达的人权组织向国际发出了警告,暴力事件很可能再度发生。比利时驻卢旺达大使甚至警告位于布鲁塞尔的国会,说明了那个激进的广播电台将会制造什么样的麻烦。罗密欧·达莱尔通知联合国司令部,胡图的激进分子正在计划一场对图西人的屠杀。但是,他希望进一步调查此事件的请求却被位于联合国总部拒绝。4月6日,Juvenal Habyarimana和布隆迪的总统乘坐的专机被击落,两人被刺杀。
17、1994年4月7日,有计划有组织的杀戮行为开始了,首先被拿来开刀的是两族处在敌对位置的政客,既有胡图人又有图西人。其中还有10名维和部队的士兵被胡图军事力量杀害。散播仇恨的广播电台谴责是比利时的军队和RPF联手杀害了总统。武装的胡图民兵开始围捕图西人,RPF则进行了反击。4月9日,大面积的屠杀开始。联合国维和部队因为受到安全理事会的阻止而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比利时官方则在积极地游说安全理事会撤回维和部队。
18、4月11日-21日,法国和意大利分别派兵来到卢旺达,然而他们只是带走了自己的大使……几乎所有西方驻卢旺达的大使馆,几天之内全部人去楼空。4月25日,大部分维和部队撤回。
19、4月27日,保守估计,至少有25万名卢旺达人在这次屠杀事件中丧生。4月28日,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将发生在卢旺达的这次惨剧称为“有计划的种族屠杀”。与此同时,美国却拒绝使用“屠杀”这种严肃的词汇,并警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撤兵是为了避免有“干涉卢旺达国家内政”的嫌疑。5月24日,美国国务院才在公开场合承认发生在卢旺达的一切是一场种族屠杀。7月,卢旺达军队被RPF击败,有大约100万胡图人逃到了刚果的扎伊尔,包括那些激进的民兵。
20、7月19日,一个以国家团结为宗旨的新政府成立了,强行标明种族的身份证被废除。11月,联合国在卢旺达建立了国际犯罪审判法庭(ICTR)--屠杀事件正式划上了句点。
精彩花絮·影片的另一个名字叫《猎犬》(Shooting Dogs),角色本身是虚构的,但整个事件却是真实的。影片在ETO高中实地取景,这里正是1994年发生屠杀事件的现场。“Shooting Dogs”则来自于联合国维和部队曾经开枪射杀那些啃食腐烂尸体的当地的狗。
·影片中使用的枪炮都是真正的武器,不过它们没有装上真实的弹药,所以也就不具备杀伤力。
·影片中的一些角色,是1994年那场屠杀惨案中的幸存者。
相关评论一句话评论:
1994, 800,000 killed in 100 days. Would you risk your life to make a difference?
What would you risk to make a difference?
如果说《卢旺达饭店》拍摄得非常专业的话,那么《杀戮禁区》就更加真诚,但拍摄技巧却显得有点笨拙。
——《监护人》
《杀戮禁区》只是想搭上非洲题材的“顺风车”,可惜它选错了视角,更不应该用白人的眼睛来讲故事。
——《综艺》
影片很让人感动,即使是在血腥的残杀中,人性的闪光点还是会让你动容。
——《纽约观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