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吉格木德

巴·吉格木德,男,蒙古族。0血型。大学学历。1938年12月生于内蒙古伊盟鄂托克旗。1963年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毕业。现任蒙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兼中华医史学会委员,《中华医史杂志》编委,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医史卷》主编,高等医学院校蒙医教材编委会副总编,内蒙古医史学会主任、蒙医学会副理事长、科技史研究会副理事长。蒙汉文兼通,藏文可译。研究蒙医史,发表了20多篇论文;1985年出版《蒙医学简史》,填补丁一项空白,创立了蒙医史学科,开设了高等蒙医史课程,成为蒙医史学科奠基人;该书获北方10省优秀科技书一等奖,日译版1991年在日本出版,获日本国翻译文化奖。研究蒙医基础理论,发表8篇论文;1984年出版《蒙医学基础理论》,获8省优秀蒙文图书二等奖,主编出版《高等教材蒙医学基础理论》,成为蒙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医史和理论部分,审定《蒙医诊断学》等6门教材,有20多篇文章在国外翻译发表。擅治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子宫肌瘤、脑积水、神经根炎、颈椎病、牛皮癣、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症和种瘤、消化系、泌尿系疾病。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目前主持蒙医脉象研究等两项国际课题,研究古印度医经典《医经八支》等几项课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蒙医学家。
专长:脑积水、神经根炎、神经性头痛、颈椎病、过敏性紫癜、牛皮癣、玫瑰糠疹、胃溃疡、胃肠炎、各种腹泻、肾结石、红斑狼疮、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子宫肌瘤、月经失调、等疑难症和消化系、泌尿系、妇儿科疾病。
研究方向:蒙医文献学、医史学、基础理论
巴·吉格木德30多年来长期从事蒙医学基础理论蒙医学史、古印度医学和蒙医学文献研究工作,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是系统研究蒙医学史的第一人,发表了“蒙医学史初探——古、近代蒙医学史三个发展阶段”、“伊希巴拉珠尔及其著作考略”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数部学术专著,多次获奖。出版的专著《蒙医简史》,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千多年的蒙医学发展史;主编《高等教材——蒙医学史》。专著《蒙医简史》一书在日本翻译出版,获日本国翻译文化奖,为《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医学卷》副主编,主编出版了《蒙医学基础理论》、《高等教材——蒙医学基础理论》;主持编审出版了《高等教材——蒙医诊断学》等6部统编教材。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内蒙古医学史略》《中国医学通史》等多部著作。发表了“五元学说”、“人体三要素”等数篇论文并研究古印度医学(Ayurveda)和蒙医学文献,到国内外收集了大量的古印度医学和蒙医学古籍,进行考究,发表了“蒙医学古典著作考略”,“古印度医学经典巨著《医经八支》的研究”等多篇论文。目前,主持研究古印度医学经典《医经八支》、中蒙合作课题《医学史琉璃鉴》的研究,中俄合作课题《蒙医脉象诊断客观化、自动化研究》等课题。
巴·吉格木德30多年来长期从事蒙医学基础理论蒙医学史、古印度医学和蒙医学文献研究工作,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是系统研究蒙医学史的第一人,发表了“蒙医学史初探——古、近代蒙医学史三个发展阶段”、“伊希巴拉珠尔及其著作考略”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数部学术专著,多次获奖。出版的专著《蒙医简史》,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千多年的蒙医学发展史;主编《高等教材——蒙医学史》。专著《蒙医简史》一书在日本翻译出版,获日本国翻译文化奖,为《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医学卷》副主编,主编出版了《蒙医学基础理论》、《高等教材——蒙医学基础理论》;主持编审出版了《高等教材——蒙医诊断学》等6部统编教材。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内蒙古医学史略》《中国医学通史》等多部著作。发表了“五元学说”、“人体三要素”等数篇论文并研究古印度医学(Ayurveda)和蒙医学文献,到国内外收集了大量的古印度医学和蒙医学古籍,进行考究,发表了“蒙医学古典著作考略”,“古印度医学经典巨著《医经八支》的研究”等多篇论文。目前,主持研究古印度医学经典《医经八支》、中蒙合作课题《医学史琉璃鉴》的研究,中俄合作课题《蒙医脉象诊断客观化、自动化研究》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