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式主战坦克

中国79式主战坦克(79 MBT)
79式中型坦克自重36~~37.5吨,车体长6311mm,宽3280mm,高2640mm,履带宽580mm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其总体布置与59式、69式、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内部布置从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和69式相比,从外部看,79式坦克的火炮带热护套,炮膛抽烟装置在身管的中部偏后,车体两侧装有侧裙板,其上开有便于登车的踏孔,和69式相比,最主要的改进方面有:105mm线膛炮驾驶部分安装了液压助力装置,换装了比较先进的vrc_8000电台,通信基础和以往国内装甲车辆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在发动机部分安装了空气压缩机,一般不具备动对动的射击功能,但在比较默契的车组成员的操纵下,动对静和静对动的首发命中率可达到85%!
该车给使用者最大的麻烦是:[人为地限制了发动机功率,如果不是老驾驶员,不会调功率的话,你就等着开老爷车吧!!
79式坦克是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主战坦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西方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技术。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相当优秀,测试表明,它可以击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克。我国为69式坦克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并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术,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79式。1984年,79式坦克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受到世界瞩目。
79式坦克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寿命长且更换方便。配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身管热护套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该坦克还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装置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在防护方面,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两侧安装了裙板,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力。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器探测到γ射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该坦克还可利用发动机排气管中喷射柴油的办法,形成浓厚的热烟幕,也可以在炮塔上挂装烟幕弹发射筒来施放烟幕,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