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大理市苍山五台峰下,滇藏公路东侧。现存明、清、民国时期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现代承袭白族传统形式民居共约1500余院。各院平面布局有一向一坊、一向二坊、二向三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福寿、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等式样。房屋构架为抬梁穿斗结合五柱落地的形式,内院屋檐为出厦、吊厦或倒座。建筑造型主房高、耳房低,正面设照壁。照壁多为三滴水面照壁,设庑殿式壁顶及脊,下用斗栱。壁上多题代表家庭地位与家风的文字。照壁、大门、游廊和门窗为民居建筑装饰的重点。喜洲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隋代称“史城”,唐宋间为南诏、大理国“大厘城”。清末民初,当地民族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建筑遗存多于此时建造,民国时又有营造,如清末赵家院、1920年建的严家院、1948年建的杨家院和董家院等。喜洲白族民居有较高的民族学、建筑学等科学及艺术价值。

2001年06月25日,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