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大都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秉忠等营建元大都城的事件。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决定迁都燕京,并建新城。至元二年郭守敬建议凿开金口河旧渠,以便漕运燕京西山的木石兴建宫殿。至元三年兴建新都城的计划确定。新城选址于旧城的东北,以金琼华岛离宫为中心。由刘秉忠负责城址的勘定、宫城的规划,张柔、张弘略、段贞、也黑迭儿等负责指挥营建。刘秉忠、赵秉温等根据儒家传统的都城设计方案,恪守《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大都城基本呈长方形,周长为2.86万米,除北面开2座城门外,每面各开3门;宫殿、城门之名多取自《易经》;分为大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大城即外城,呈南北略长的矩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在土城内南部中央地区(以今北海、中海为中心)建在垂直于“中心之台”(今鼓楼处)的南北轴线上,周长约8 800米;宫城在皇城内南部偏东,周长约3 400余米。至元四年正月设立提点宫城所,专门管理皇城、宫城的施工,新城开始营建,首先建造的是宫城。至元五年,宫城的城墙建成。至元九年,宫城初建西华门,左、右液门。至元十年,初建正殿、寝殿、香阁、周庑两翼室。至元十一年,宫殿的主体建筑大明殿(即正殿)建成;至元十三年宫城基本建成。至元十八年大都城城墙最后修成。至元三十年通惠河工程完成,使大都城与大运河相连接,整个大都城的营建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