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2步兵战车

美国M2步兵战车(M2 Infantry Combat Vehicle)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研制M113装甲输送车,1959年装备部队。但M113装甲输送车只能作为运输车辆使用,搭载步兵在车辆行进时不能进行射击,且搭载步兵面向车内而坐,无法观察外界情况,须待到达停车地点下车观察了解情况后才能投入战斗,延误战机。
60年代初,美陆军对发展机械化步兵战斗车辆提出了设计要求,主要是:新型步兵车辆要能用C—141运输机空运,可伴随主战坦克作战;装甲防护应该能防12.7mm轻兵器的射击;车内步兵可对外观察,尤其是应能乘车参加战斗;车上应安装一个装有机关炮的装甲炮塔;具有可在行进间射击的稳定系统;主炮应能对付敌轻型装甲车辆。
1963年,美陆军装备发展和战备司令部向工业界提出了研制机械化步兵战车的设计要求,太平洋卡车和铸造公司取得了制造5辆样车的合同,研制MICV—65机械化步兵战幸(陆军称为XM701)。因该车轮廓尺寸较大,重量超过要求,不能用C—141运输机空运等,故未投入生产。
1967年,美陆军同FMC公司签订合同,生产了两辆XM765步兵战车,该车采用了与M113装甲输送车相似的履带,装一台205.8kW的发动机,单人炮塔上装二门M139式20mm机关炮,前装甲倾角与M113装甲输送车的相同,车体上有6个射击孔和6具观察镜,车体后部开一扇跳板式尾门。但该车仍未被美陆军采用,后FMC公司又在该车基础上加以发展。几年后,研制出AIFV装甲步兵战车;该车只供出口用,已装备荷兰、菲律宾和比利时部队。
1972年4月,美陆军提出了研制新的机械化步兵战车的设计要求。同年11月,美陆军同PMC公司签订了研制步兵战车的工程发展和预生产合同,总值2930万美元,要求制造7台样车,生产的样车称为XM—723步兵战车,该车乘员3名(车长、炮长、驾驶员),载员8名。双人炮塔上装1门20mm机关饱和1挺7.62mm并列机枪,1975年度完成全部样车生产任务。
1976年8月,美陆军建立了机械化步兵战车特别工作小组,全面评价XM723步兵战车的性能。研究结果,特别工作小组提出了发展步兵战车的许多建议,其中以下几点已被美陆军采纳;
1.应发展为步兵和侦察兵通用的一种车辆;
2.在双人炮塔中,应安装“陶”式反坦克导弹和1门25mm机关炮;
3.双管“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将安装在炮塔左侧,使车辆具有反坦克的作战能力;
4.车体两侧保留射击孔;
5.车辆应能水陆两用;
6.装甲防护性能与XM723步兵战车的相同;
7.编制是每排配备4辆、每连13辆,每营41辆。
根据上述建议,对所设计的车辆,重新命名为FVS(战斗车辆系统),FVS包括两种车辆:一是XM2步兵战车;二是XM3骑兵战车。
1979年12月,上述两车分别正式命名为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
1980年,M2和M3两车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和初步使用鉴定,验证了战斗车辆系统的设计方案。
1980年2月,陆军正式批准生产,1981年10月20日,将M2和M3战车命名为“布雷德利”战车。
1982年5月,完成全部的发展试验和使用试验鉴定工作。
1983年,装备驻欧美军。
1985年,进行易损性和生存能力试验。
1986-1989年,继续生产,并进行改进,提高生存能力。
按1988财年币值,该车的单价为158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