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兰

【种中文名】:鸢尾兰
【种拉丁名】:Oberonia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
【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盈江、勐腊、景洪)。生于林中树上,海拔1300—1400米。
【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海 拔】:1300-1400
【中国植物志】:18:142
【亚属中文名】:无关节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Menophyllum Schltr.
【属中文名】:鸢尾兰属
【属拉丁名】:Oberonia
【亚族中文名】:羊耳蒜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Liparidinae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5--6枚,二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长6--16厘米, 宽6—15毫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干后脉明显可见,下部内侧有干膜质边缘,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20--25厘米,超过叶的1倍,近圆柱形,下郡两侧有狭翅,连翅宽达4毫米,仅在靠近花序下方有少数很小的不育苞片外,其余均不具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直径5--6毫米,下垂,密生数百朵小花;花苞片近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1.5毫米,边缘有啮蚀状齿;花梗和子房长约1.5毫米;花红褐色;中萼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1.3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钝;侧萼片略狭而先端渐尖;花瓣卵状长圆形,长0.9—1.1毫米,宽约0.6毫米,边缘具不规则啮蚀状齿;唇瓣轮廓为宽卵形或近半圆形,长宽各约1.5毫米,不明显的3裂,基部向后方延伸,边缘有不规则的裂缺或流苏,先端2裂,裂口深度约为唇瓣全长的1/3;蕊柱短。蒴果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果梗极短。 花果期8—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