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八片保护街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皇城保护街区。跨东城区和西城区。1990年被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保护街区位于皇城北部中轴线上,以景山为中心,北起平安大街,南至故宫北墙,东始北河沿大街,西至北海公园和北大妇儿医院。包括景山东、西街,景山前、后街,陟山门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八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总占地面积140.45万平方米。明代此区域成为直接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和官办手工业的集中地区。清代以后逐渐变为以居住为主的街区。此时胡同定型,并出现南北池子、南北长街等街巷;原明朝皇室的监、厂、房等成为街巷名称。清末增加了北月偃(牙)、南月偃(牙)、铁匠营等胡同。民国时期景山周围进一步开禁,使景山前街、文津街与西安门大街相通。保护街区内有大高玄殿、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大学红楼、景山、北平图书馆旧址、毛主席故居、孑民堂等文物保护单位。①景山东街。建于1914年。清代属皇家禁苑,在今街东约30米处为禁苑的东墙。东墙以内建有供禁卫军瞭望的岗亭和射箭所。1965年改称景山东街。东侧与三眼井胡同、沙滩后街相通,西侧是景山公园。②景山西街。原为景山西墙外通道,东侧为玉河河道,西北有石板桥。明、清时为禁苑。清代称西板桥。民国后称西板桥大街。1965年定名景山西街。西侧与陟山门街相通。街东侧为景山公园;西侧有大高玄殿。③景山前街。明、清时为皇城禁地。清光绪年间称三座门,因其北侧有三座门而得名。1931年拆除景山与故宫之间的北上门建路,因在景山之前而称景山前街。街南侧为神武门和筒子河。④景山后街。明、清时为皇城禁地。清末称景山后大街,1911年改称景山后街。北侧与碾子胡同、吉安所右巷相通;南侧为景山公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