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巴托克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931年10月9日,巴托克时已50岁。1933年1月23日,由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首演,巴托克自己任钢琴独奏,汉斯·劳斯鲍德指挥。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充满华丽的魅力。首演后,连续几个月,巴托克随乐团走遍了伦敦、维也纳、苏黎世等地,一直轰动。这是一首色彩丰富的炫技作品,它的旋律与节奏显然受匈牙利民歌影响,但钢琴背叛传统的风格,和声极端不和谐。

全曲包括3个乐章:

1.快板,一往直前的节奏,刺耳和过分华丽的乐队,钢琴的表达接近于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这首协奏曲中的两个乐思从一开始就令人注目地显示出来,引出整组相联系的主题。这个乐章有一个简短的对比性组合和一系列的发展段,大部分是对位性的,听起来好像巴赫的作品。自由的反复引到一个感人的华彩段。

2.慢板,急板,慢板。与第一乐章的快、明亮相对比,这一乐章是轻的、慢的、柔和的。第一乐章完全略去弦乐队,这一乐章开始时却只有加强音器的弦乐,赞美诗般的乐句与自由朗读式的钢琴独奏交互出现。一个幽灵似的急板中段在弦乐队奏出的持续很久的颤音上达到最高点,而钢琴则在两个密集音束之间演奏颤音。一个音束由一个八度内的所有白键组成,第二个则完全是黑键。

3.极快的快板,这是一首激动的回旋曲,开始与结束时反复出现的叠句,是独奏钢琴的一个强烈切分节奏的粗野音型。在迭句反复出现之前,有一些对比性插段取自第一乐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