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
1."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吕毅吕毅(?——1409),史书上仅说他是项城人,具体出生地、出生时间及其它事迹,无可考。生平脉络,是从他担任济南“卫百户”(明代下级军官,相当于百夫之长)开始的。他任济南卫百户时,曾追随燕王朱棣(即明成祖)过江,参加了“靖难”之役。因累立战功,官至 “都督佥事”(明代统帅军队出征的将领,相当于总兵),后来官至广西左副将军,明改安南(今越南)为行省——布政使司后,被任命为最高军事长官——都指挥使。
建文二年(1400)年, 大明王朝发生“靖难之变”时,属国安南(越南)黎氏也发动篡权,杀死了原陈氏国君的诸多后裔。永乐二年(1404年),陈氏旧臣裴伯耆辗转逃到明廷告发;陈明宗的孙子、陈裕宗的弟弟陈天平也在老挝宣慰使护送下到了明廷。于是,明成祖在永乐三年(1405)三月,令广西左右副将军吕毅和黄中,率五千人马护送陈天平回国。可是,吕毅等护送陈天平到达安南的芹站(今越南的河北省该普)时,周围山道险峻加上大雨泥泞,队伍已不成列。突然,雨雾之中安南黎氏的伏兵四起,鼓噪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团团包围。伏兵并不与明军交战,而是突入明军队中,将安南王孙陈天平当场杀死。吕毅等兵力有限,又是在异国作战,只好返回国内。
永乐五年春(1407),明成祖派“靖难”名将张玉的长子张辅为“征夷大将军”,一举平定了安南的黎氏动乱。
永乐六年(1408)6月1日,明廷正式下诏书,把“安南”更名为“交趾布政使司”(行省),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吕毅任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负责军务),黄中为副。时隔不久,原跟随明军平定黎氏叛乱(历史篡权成功后改姓“胡”)的将领陈頠,本是越南陈朝皇族的后裔,幻想胡(黎)氏被灭后,可以复辟陈姓王朝,可结果却是交趾设“省”。他一气之下,干脆树旗复辟,又在越南发动叛乱。
永乐七年(1409)12月,吕毅跟随征夷将军沐晟率大军到交趾镇压叛军。在厥江与叛军激战时,沐晟因轻敌致败。吕毅等突围逃至大安海口,“飓风大作,扬沙昼晦,舟不得行”,终被交趾叛军包围,吕毅被俘。他宁死不屈,终被叛军杀害。
事迹散见于 《明史》。《项城县志》有传。
2.爆破工程学家吕 毅 男,1933年3月出生。辽宁海城市人。汉族。本科学历。1958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俄语可读、听、说、写。历任北京爆破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工程爆破学会名誉理事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员。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主持和参加研究的“桥涵控制爆破”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建筑物控制爆破拆除技术”成果获1984年全国建筑科技成果交易交流会金质奖章;“综合控制爆破新技术”成果获1985年国家种技进步奖三等奖、为第一获奖人,该成果被列为建国四十周年“中国建设工程重大科技成就”之一;“非电导爆管网格式闭合网路”成果获1987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是第二发明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成果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该项成果中爆破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已出版的主要论著有《控制爆破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控制爆破拆除技术》、《拆除爆破中大量雷管起爆网路的设计》、《城市控制爆破》(合著)、《爆破工程》(合著)、《水下爆破工程》(合译)。
3.演员姓名:吕毅(吕卓达)
性别:男
职业:影视演员
学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单位:国家话剧院
职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演员
主要作品:《今夜有暴风雪》饰刘迈克
《浴血疆城》合作演员:马世祥陈怡
代表作品:
《茶马古道》
《老娘泪》
《铁甲英豪》
《绝对权力Ⅱ幕后黑手》
《今夜有暴风雪》
《山不转水转》
《郑成功》
《世纪之约》
所获奖项:1985年荣获第三届大众电影金鹰奖最佳男配角《今夜有暴风雪》
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吕毅 男 1963年6月生于眉县。1979年考取西安医科大学,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生。在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日本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医学博士。现担任西安交大器官研究所副所长、肝胆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兼任陕西省肝病康复学会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会常委、普通外科学会委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西安交大重点培植项目等科研基金共计108万元。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67篇,国际会议交流论文6篇。主持或指导开展医疗新技术5项,完成临床肝脏移植近百例。获陕西省教委科技成果1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1等奖、西安交大科技成果1等奖各一项。200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1等奖一项。获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荣誉。指导毕业研究生10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4名。20年来,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熟悉掌握了肝胆胰脾危重、疑难病人的处理策略,擅长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