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红磷

红磷(赤磷)为磷单质,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科学家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红磷分子的确切构成,只是知道是无数P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像这种只知道组成元素还不清楚构成的分子的原子数目的单质的化学式一律用元素符号表示。于是红磷的化学式就写作P。

红磷(P)

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密度2.34克/厘米3,加热升华,但在43千帕压强下加热至590℃可熔融。汽化后再凝华则得白磷。难溶于水和CS2,乙醚、氨等,略溶于无水乙醇,有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烟有毒。化学活动性比白磷差,不发磷光在常温下稳定,难与氧反应。以还原性为主,200℃以上着火(约260℃)。与卤素、硫反应时皆为还原剂。用于生产安全火柴、有机磷农药、制磷青铜等。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41001

CAS号 7723-14-0

中文名称 红磷

英文名称 Phosphorus red

别 名 赤磷

分子式 较复杂,一般直接用P表示 外观与性状 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暗处不发光

分子量 123.90 蒸汽压 4357kPa(590℃)

熔 点 590℃(4357kPa) 溶解性 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微溶于无水乙醇,溶于碱液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2.20;相对密度(空气=1)4.7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8(易燃固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火柴、农药,及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经常吸入此种粉尘,可引起慢性磷中毒。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化学反应活性较高,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磷烷。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3mg/m3(黄磷)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倒至空旷的地方,干燥后即自行燃烧。如果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佩带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

三、红磷燃烧

红磷燃烧时消耗氧气:4P+5O2=2P2O5

所以可以用红磷测试氧气占空气中的比例

过程:在密封的集气瓶内用燃烧匙燃烧大量红磷同时连接另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待红磷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接通两个瓶子(移开止水夹),集气瓶内会流进水,最后正好五分之一(如果超过或不足五分之一,则实验过程操作有问题)

如果不足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有三:1.红磷量不足,不足以消耗尽氧气

2.集气瓶没有密封,漏气

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采集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本身不足五分之一

5.导气管事先没有灌满水

6.燃烧匙放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