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

谋略,即计谋策略,是矛盾双方(两个以上人或集团)最大限度运用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以实现各自预期目的与效果的艺术。为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以长期、综合性观点来看,谋略即是“创造致胜条件而动用各自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精神力量是指智慧、言论、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等;物质力量是指所掌控具体的实物资源,如战争的核力量、军队、战备物资、财力、人力等等。
谋略,是古老而永恒和话题。她源于战争、政治斗争,又关乎人类生活生存的点滴。所以谋略以社会互动为前提,表现为社会属性;又以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为依据,表现为自然属性。超自然和超社会的谋略是不存在的。谋略离不开人,谋略所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意识。谋略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与效果的高超艺术。
(来自:谋略在线)
谋是针对眼前问题思考出来的对策、解决方案;略,则是针对长远问题思考出来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本质上,谋略是一种为获取利益和优势的积极的思维过程。
谋略的目的:计谋、权谋、谋略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某人或某个集团的需求(即有价值的物品、头衔或土地等)而想出的方法。谋略目的所追求的效果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宏观上看谋略目的,是指谋略者在运用谋略过程中解决矛盾中,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或最终目标。谋略的本质是解决矛盾。这种矛盾包括:政治、军事、外交、商业等,也包括生活和情感、人际沟通中的各种矛盾。
谋略从宏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而从微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则从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去考虑。
但是谋略说到底还是过眼云烟,强大的实力能让大部分的阴谋诡计失败!真正实在的是要有强大的实力(包括精神与物质方面)!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们都需要!
但强大实力的形成过程,无疑也需要足够的谋略。
中外经济界,处处散在"珍珠"。"经济谋略库",从宝藏中挖掘有益的财富。
军事科学、经济建设,彼此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军事斗争中,"师出有道"、"运筹帷幄"、"战略战术"等,都在经济谋略中有所体现。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首篇首语。意思是可以名状的道不是常恒的道。也就是说,世界的事情是变化的,把变化状态的道求索出来指导变化,那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许多有名的大亨,都是从经营小本生意开始,继而走向世界:
"船王"包玉刚,当初仅经营一条破船,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发展成为庞大的远洋船队;
香港大亨李嘉诚,14岁兜售胶衣沿街叫卖,22岁自立门户开一间小胶衣厂,到了60年代他已成为香港妇孺皆知的大富豪了;
日本松下幸之助,最初经营的是电源插座小作坊,现在松下电器的家用电器已遍及全球;
美国李·亚科卡,一生几起几落,最后奇迹般地使濒临破产的汽车公司起死回生。
事实上人不是神。怎样伟大的"董事长"都不能三头六臂,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创意魅力无穷,计谋点石成金。
假如把"谋"纳入一条特殊的轨道,它就会变成神话。
当人们埋头于生产,他注意市场;当人们注意市场,他走向竞争;当人们开始竞争时,他协作联合。
谋不仅是略,而且是创,是闯,是思路。
商品经济的规律是人人平等。
日本精工表通过东京奥运会驰名;法国白兰地借助总统打开美国市场;帕根利用计谋指导雀巢公司渡过信誉危机。
任何一个国家试图长期占领市场的企业,都离不开"战",离不开智慧的较量。
经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谋略的竞争,谋略成了现代社会助人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阶梯。
出奇制胜的力量源泉在于创造性的思维。
无限循环,上升发展。
没有斗争,就没有征服。
经济舞台是全球性的。
经济战略的路线图,有时也反映在广告竞争上。
在70年代,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市场发动了一场势如破竹的广告战。可口可乐在"百事可乐挑战"面前,终于清醒过来,修正其策略去迎战,进而转守为攻。两家公司交替或同时都实行进攻的策略,也在执行防御的策略。
这几乎成为经济谋略的一个完整写照。
谋略也是哲学。
不论谋论多么高深,不论情势多么有利,没有实弹,战争也只有失败一途。
英国伦敦的哈罗茨百货商场,领带的品种,达7000种;
钢琴的牌号,有150个;时装的款式,库存8000种;奶酪也有450个制造商提供。
有1000家优秀的企业,就有1000条智慧。"变富"的奥秘,蕴藏于"个性的艺术"创造之中。
"张小泉"剪刀,"盛锡福"礼帽,"边福茂"绣鞋……从商品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等级。
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坚派30万大军去西域抢印度高僧鸠摩罗什,50年代代表科学院的郭沫若与代表高教部的杨秀峰为争夺人才演出"二聋夺珠"(二人均有些耳聋)的喜剧,历史今日又重演了。
在经济战中,抢人才抢技术等同抢钱,这是经济谋略的"大谋"。
威震全球的经营巨头,令人赞叹。
神——市场机遇一抓一个准;
奇——面对万千竞争者,独领风骚。
寻根究底,他们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不过是多一份勇于创业的深谋远虑罢了。
经济谋略说到底是创造经济。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宝贵的精力,都白白地牺牲在毫无意义的守旧工作中。这真是人类文明上最大的损失。
洛克菲勒在1890年到1896年,将"标准石油"的利润由每年1900万美元上升到3400万美元。在大赚的颠峰时期,把商业变成战争。
兰得博士发明一具瞬间相照的相机,那次发明给他赚进了1.85亿万美元左右的财富。
1875年以前整个世界历史上富翁的总和还比不上美国一年新富翁的人数。
经商真是一种最伟大的教育,惟有它能训练出一个头脑清楚、目光锐利、能够自给自足的人。
世界不是宿命的。
有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经济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已经开始,而发动者正是日本人。
在商业竞争中,西方不能战胜日本的原因是,西方在同一个不是在"经营"商业而是在"打商业仗"的社会进行竞争。日本是用进行战争的那种紧张、专注和战术参与商业竞争的。
猎人狩猎,发现目标后,等待、引逗、穷追、砍杀,一切都是为了将目的物弄到手。
狩猎程序"战略战术"自在其中。
一个正在振兴的民族,它是不会拒绝历史经验的,不管这种经验来自何方。
当今时代是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有国际上的竞争,也有国内竞争,经济竞争,"上兵伐谋"。
人们普遍欠缺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经验。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谋略在胸,还必须有相当的学识,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对于后人来说,不仅需要前人的物质财富、硬件,更需要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软件。
英国作家约翰·德莱顿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利用。
常识是战斗在实业界中的实业家们最佳的武器。"经济谋略库",使企业家审时度势,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个人对完全陌生的知识是无法吸收的,因为你根本不理解;但完全熟悉的东西,也不能为你增添新知识。谋略是使你达到理解边缘的知识,能激起你紧张的智力活动,成为你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
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并不在于他打了100多次胜仗:而是在于他创立了拿破仑《民法典》。
人类高度发展的智慧,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水稻为什么长成米粒,无非是那稻叶吸收了太阳光的光量子,然后再与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葡萄糖。
谋略的六重境界谋略是什么?长的什么样?一般人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也因此才经常对谋略产生莫名的误解,以为谋略就是彼此勾心斗角的算计,要不然就是使诡、耍诈的伎俩,是用来害人骗人的。事实上不然,谋略可以涵盖这些,但绝不等同于这些,这些只不过是谋略中一小部分租随、伯浅的斗技而已。
依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六个层次: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
每种品级谋略的长相、特质和内涵并不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迈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而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人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足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制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y5—咖(制度、体系或系统)的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御的能力范围。好像有一股形势之力在推着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去行动一般。这与一般入所言谋略是勾心斗角、使诈,在概念上是有极大差距的。
所以说,我们要研习谋略,就必须懂得谋略的种种构造及其品级。大谋士必须贯通谋略的六层境界。历史的进展通常是一组人在推动几个大型的权力企划案所构筑的,而负责这大型权力企划案之上、中、下及外围建筑的,就是一群谋士或称智囊。
一般来说谋士依其运谋功夫深浅,也可分为这六种品级: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和入神。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型的权力企划案,在机构里头都会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元子企划案(元子企划案是整体大型企划案的构成或关连要件),其中这些元子企划案和大型的整体企划案所需都有不同,有的只需略施“小巧”即可,有的则须到达“通幽”、“具体”的程度,甚至(完整大型的企划案)都要用到“具体”、“坐照”,甚或“入神”的功夫才能致力全功。所以大谋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担当的,大谋土的蕴思筹策也不是策策都用到高层功力,要看看什么事情,什么目的。
但是大谋士的功力一定要达坐照层,才能统筹全局,否则其策谋容易入枝节,就难成大事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什么是“小巧”,什么是“用智”,什么是“通幽”,什么是“具体”,什么是“坐照”,什么是“入神”这六层谋略的境界。
《谋略》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谋略》作者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古罗马](公元约35—约103),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理论家。先后担任罗马城执政官、不列颠行省总督、亚细亚行省总督等职。他一生军事著述颇多,但其中绝大部分均已散佚,留传至今的仅存《谋略》(又译《谋略例说》)一书。
有关他的生平细节,历史少有记载。公元70年,弗龙蒂努斯任市行政长官。后来曾三度被推举为执政官。第一次执政官任期满后,他被派往不列颠任行省总督。
据塔西陀《历史》记载,弗龙蒂努斯在这个职位上保持了他的前任佩蒂利乌斯·西雷阿利斯的优良作风,需要他处理棘手的紧急情况时,他能应付自如。他组织指挥平息了威尔士地区强盛而好战的西卢尔人的起义,并在征服地区立即进行公路建设,这条公路的名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利乌斯大道至今还有所保存。
在他43岁到62岁期间,撰写过大量著作。公元78年他完成《战争艺术》一书(已散佚)。《谋略》一书则成书于公元84年到96年之间。这本书旨在补充叙述战略上获得成功的战例,用以说明军事学的规律,并使将军们对这些规律能有充分的认识,以提高作战指挥的能力。全书共分4卷,50章,分类详尽,举例繁多(总计达581条)。前3卷由弗龙蒂努斯所写,第4卷据考证系后人添加。卷1提供的是进入交战前使用的谋略实例,共计12类。卷2则罗列与交战本身有关以及对完全制服敌人有影响的实例,概括为13类。卷3的内容涉及围困和解除围困的谋略,分成18类。
该书实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军事活动特别是谋略实例的分类集。其中概括出了以下重要军事思想:为在交战中取胜,必须周密进行准备,正确选择交战地点和时间,善于布置战斗队形,并要设法瓦解敌军;强调谋略运用对于争取战争主动权乃至作战胜负的决定性影响;重视兵力集中与分散问题、军人士气纪律的地位和作用等。书中概括出的大量用兵法则如出敌不意、示假隐真、声东击西、策反用间、攻其元备、诱敌入瓮等,与中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不谋而合,反映出带有共性的军事指导规律的内容。《谋略》一书尽管是史例的分类集锦,但其中隐含着丰富的古代军事哲学思想和古代用兵之道,诸如,以逸待劳、弱守强攻、避实击虚、兵贵神速、欲擒故纵、联盟击敌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例证。
《谋略》一书不仅有反映带普遍性的军事指导规律内容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军事史学研究价值。书中的绝大部分史例,均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各次重大战争,涉及大流士、居鲁士、腓力、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马略等世界著名统帅的事迹,这就使这本以介绍谋略为主旨的学术著作,多少也带有一点古代战史类书的性质。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获得对古代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基本认识。当然,书中有些观点和结论有其历史局限性。阅读时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作者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以辨析。
运用史例研究和阐发军事理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研究的一大传统及特色。《谋略》可谓这方面最早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欧美的军事学术界受到一定的重视。本书初以拉丁文问世,后来又有不少其他文字的译本相继出版,中文本由袁坚依据洛布古典丛书贝内特教授英译本1921年版译出,1991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