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朱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既坚持基本理论,又开拓求新。1981年初,朱先生针对哲学原理教材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阐述上的片面性,提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思想,并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有关论述作了深刻的阐发。他在和王荫庭合写的《略论普列汉诺夫关于唯物史观形成的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思想进一步作了论述。该文在提交中国马哲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时,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重视。1985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后,曾用近两年时间查阅了苏联学者20年间的研究专著40余部,写成《苏联哲学界近20年对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论文在1987年《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当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同行们也对该文给予好评,认为该文“概括的准确,分析的细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形成的直接思想来源问题,他依据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手稿的研究,提出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列宁的有关论断作了不同于传统解释的说明。

朱先生一贯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1983年以来,在批判哲学原理教科书内容简单化的热潮中,他积极撰文进行论战和批判。他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多元论”的观点,和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消溶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哲学之中的思想倾向,发表了《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等文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并严肃指出:“在当前进行哲学教学改革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还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批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对立论”的错误观点,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理论上的一致性,是基本的、本质性的方面”。

朱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助人为乐、淡泊名利、勤于工作。他的教学思想和指导原则是: “尊师爱生,生是主;教学相长,学为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