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玡台刻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石刻立于山东诸城东南160千米的山上。仅存残石1块,残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原为四面刻,后多剥落,仅存13行,行8字,总计86字,均漫漶。秦始皇刻石已无存,只存二世元年(前209)加刻之辞,世称“二世诏书”,即《琅玡台刻石》。书体为秦统一后的小篆。清光绪年间,因束石铁箍散落,致使石佚。1924年王景祥在诸城访得失佚之石,并加以拼合,后移至诸城县署。1949年后移至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至中国历史博物馆(见中国国家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