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河
涝河,古称潦水,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于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涝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涝河绕西安之西。
涝河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甘河,可她的历史之久远,特别是地质考古发现还超过了甘河。
户县的致高点——静峪脑,海拔3015米,坐落于涝峪与太平峪的分界处。这里是涝河东部源头之一,其上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在高山之巅,磐石横卧,以其特有的方式叙说着250万年的沧桑见闻。那个时候,正是我们人类祖先开始涉足世界的时候。
时光在历史的隧道中川流不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涝河中游的丈八寺发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除发现石斧、石环、夹砂陶彩陶、细泥红陶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现距今7000年的碳化粳稻,标志着我们的祖先原始农业的发达程度,也成为我国当时粳稻向北分布达到北纬35°黄河流域的实物见证。一经发现,即备受历史考古界瞩目关注。
沿河而下,城关、小丰村遗址依次展现,甘涝西河交汇处的鲁家寨、里贤庄、眉坞岭上的真守村遗址,以各自的原始石器、陶器遗存,反映着数千年前的辉煌。这些遗址中,真守遗址出土文物最为丰富。从1957年以来,这里先后出土完整尖底瓶、彩陶钵等珍贵文物若干。这些陶器造型工艺的精美绝伦,令人赞叹先民的心灵手巧。里贤庄遗址出土鱼纹和几何纹彩陶片,让户县古文化和半坡仰韶文化紧密携手,共迎人类文明曙光。这里,邻近史志记载为大禹故居的三过村,西有与“白马神鲧”有关的白马河,长风浩荡,贯古通今。
涝河初名“潦”。《诗经·洞酌》中有“洞酌彼行潦”,也就是这“远去挑水潦河边”的诗句,使我县涝河以先民的勤劳英姿,跻身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把“潦”列入长安八水,更是涝河力量和魅力的辉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