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市

洞市,位于安化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通车,路况一般。有些中国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梅城”,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邵阳(原宝庆)、新化、溆浦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洞市曾商贾云集,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临街商号遍布。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因为湖南安化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造就了安化茶马古道的特殊意义。古道上的安化黄沙坪古镇,明清时期茶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茶号80多家,对岸资江一河相隔的唐家观,茶叶从业人员上万人,茶号20多家,当时,中国黑茶的70%产自这两个茶叶古镇。
原安化县洞市乡政府所在地洞市村,有一条长达一华里的青石板街。在“柘湘”公路未通前,这里曾是“前乡”到“后乡”,新化到安化的必经要道。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至今尚存,被称为“最后的马帮”。被广州、香港等媒体报道,因为这条古道穿越大熊山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丽的峡谷风光和原始古村落,因此,以“茶马古道,最后的马帮,原始森林,峡谷风光,原始古村落”为特征,生态旅游吸引四海宾客。
据传,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作坊遍布。运输商品的“竹排”首尾相接长达里许(有两百多条),“德盛隆”,“瑞福祥”商号的稠木柜台油光发亮,高不见里,充满大家霸气。贺家祠堂庄严肃穆,气派非凡。如今,洞市老街早已被一条新型的集镇简易水泥路“拦腰斩断”,当年的鼎沸人声也已沉寂。青石街面依旧。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家祠堂,已改建成一个千两茶茶厂,祠堂门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绘据说也早已毁于“文革”时期。洞市历史上的商业盛况皆因其交通枢纽地位而致,所以现在它的“衰败”不算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市老街另一头的新集镇上,还有十几家至少是传了三代的,纯手工的“皮纸”(用于糊窗、做风筝及冥纸)造纸私人作坊。这可以算作当年的商业“余韵”吧。

当你漫步于洞市老街,踏着铿铿作响的青石板路,你便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幽访古的高雅意境。透过齐人高的柜台望着屋内的老少男女。你会从他们的目光里隐约解读出当年老板和伙计的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