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何川

基本情况:男,重庆市人,1964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现代盾构法隧道设计理论,地铁与轻轨结构设计理论,特殊与复杂隧道与地下结构施工过程控制,公路隧道运营通风与控制。

学习简历:

1984年重庆交通学院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公路工程专业)

1987年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1995年~2000年国家公派留学日本(为日本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

荣誉称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詹天佑青年科技奖,詹天佑科技奖,中国公路隧道学会优秀工程师(10佳)。 2009年1月9日,何川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社会兼职:重庆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铁道部(铁路)特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顾问等国内多家建设管理与设计施工单位技术顾问。

获得荣誉:“长江学者”

从事教学科研情况:

近年来在大型跨江海隧道、高速公路隧道、城市地铁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持开展了30多项国家、省部级及重大工程技术科研与学科项目,其中重大工程类应用科研项目覆盖了近年北京、南京、杭州、广州、武汉、南京、深圳、成都等我国各主要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几乎国内全部大型越江海盾构隧道和东西部地区的重要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问题。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大型跨江海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整体化设计方法(863计划项目);现代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新技术(国家211建设项目);公路隧道智能联动控制技术(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长大公路隧道智能控制与防灾新技术(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地铁异型断面隧道盾构法设计施工研究(广州市建设基金);成都地铁盾构法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南京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重庆长江排水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武汉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力学特征与关键设计参数;南京长江隧道超大断面盾构隧道衬砌结构选型及力学特征试验;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等。

近年有8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双连拱公路隧道》、《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隧道维修与加固》、《多场耦合分析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等4部专著。

主讲《地下工程抗减震设计理论》、《盾构隧道设计理论》、《地下空间》、《地下结构动力学与抗减震分析》等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情况为(含已毕业生和在读生):工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2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

何 川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博士 教授学习经历

本科:浙江大学流体力学理学学士

硕士: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工学硕士

博士: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工学博士

博士后:美国AKRON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

研究方向及热点

流动减阻与节能

建筑环境与节能

新能源与能源新技术

电站节能技术

07年指导研究生计划方向

电站辅机运行节能

建筑环境与节能[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