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
宿山,海拔481米,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北20公里处,北靠沂山,南邻山东省第二大水库跋山水库,顺天河、暖阳河环绕山的东西两侧,博沂路从山下穿过,距省道东红公路7.9公里之遥,西行5公里便是著名的葛庄战役旧址,北上3公里是革命烈士武善同英勇就义的红石崮。
宿山上有许多历史名胜和美丽的传说,为这座古老的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宿山的来历 相传有一个南方人在金牛官庄发现金牛藏在地下,便找人来挖,挖到金牛后用一根麻线拴住金牛。金牛趁牵牛人进店吃饭之机挣断麻线,跑到这座山上住了一宿,从此这座山便被称为宿山流传至今。
金牛路在宿山,有一条弯弯曲曲通往山顶的路,人们叫它金牛路。南方人发现金牛逃跑后,便沿着金牛跑的脚印找到宿山。金牛发现后,便跑到老猫窝(现在的正峪官庄)变成猛兽,又跑到卞山变成一只飞燕飞到七沟,南方人见追赶无望只好做罢。
法云寺在宿山前怀半腰间,有隋、唐、明时的残碑数块,这便是法云寺的旧址。每年春夏季节的黎明时分,时有雾气从山腰中间冒出,随后很快弥漫整个山腰,逐渐将整个山罩起,随着太阳的升起,雾也慢慢的升上天空,变成云彩。一游僧见此情景,叹为观止,便在此建寺,定名法云寺。至今还有“宿山带帽定大调,不是下雨便放炮(打雷)”之说,慕名而来观此景观的人络绎不绝。
镇妖塔在法云寺旧址的西侧有一石碑,上写大明正德二年二月四日,××禅师之塔,这便是镇妖塔的旧址了。相传明正德二年二月间,山上的至空禅师应邀去埠前村为人治病,临行前嘱咐弟子不要动后寺院那口锅。禅师走后,好奇心使弟子将锅掀开,顿时水柱冲天,发现作怪的原来是一条小龙,吓的弟子不知怎么好。正在给人治病的禅师,突然听见一种异样的轰鸣,右眼皮直跳,便使轻功回寺。哪里还有寺的踪影,山洪顺流而下,眼看就要殃及百姓,禅师奋不顾身抓起那口锅盖在水柱上,自己又坐在锅顶上双手合十念动咒语,不久便归西,后来弟子们带着愧疚之情为师父修塔纪念,取名镇妖塔。
溜马场在宿山的东侧有一处似足球场那么大的平地,这便是康王溜马场。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康的在山上占山为王,为便于溜马,便在此僻了一处平地,康王溜马场由此而得。
石马子紧傍宿山的小宿山上有一匹无头的石马 。传说有一匹马到东河西村一位姓王的做豆腐的人家偷吃了这家做豆腐的豆磨糊子,主人发现后便追赶,马跑到小宿山头变成一匹石马,后来石马的头被盗贼盗去收藏起来,便成了现在的无头石马。
膝盖山在宿山的西侧有一座形似膝盖的小山。相传,法云寺的和尚有德又有功,至空禅师除弟子诵经理佛外,还带领弟子恳荒种田,自耕自食外还接济贫苦人家。有一年,一些泼皮无赖上山抢粮正当他们装满口袋走到膝盖山时,至空喊了一声“跪”,所有抢粮的人全部扛着粮食跪在山上。时间一长,抢粮的受不了了,表示将粮送还给寺里,至空一声起,抢粮的人便将粮送回寺里,为了记住此教训,人们便把这座小山叫膝盖山。
井中运木隋朝年间,禅师决定重修法云寺,便到南京化缘,在一家有钱人家的林地里发现一参天大树,禅师想用此木来作重修法云寺的栋梁,这家主人见禅师一人,又相隔千里遥远,量他也运不回来,便痛快的答应了,禅师找来木工将树砍倒后放入井中,井中的木头便从地下自运到了宿山的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