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狗肉

做法主料辅料:
净狗肉...1250 克
酱油.....50 克
甲鱼1 只..6so 克
白糖.....10 克
绍酒.....75 克
味精.....2 克
精盐.....15 克
葱白.....50 克
姜片.....30 克
元茴.....5 克
花椒.....15 克
硝水.....25 克
[烹制方法]1 ,将狗肉洗净,切成3.5 厘米见方的块,放人盆中,加入精盐10 克、绍酒25 克、姜片10 克、葱白15 克、硝水,拌匀后腌2 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1 小时,人沸水锅中悼后洗净。
2. 将狗肉放人砂锅中,底垫竹箅,加清水至淹没狗肉,再加绍酒50 克、酱油、精盐5 克、白糖、葱白35 克、姜片20 克、元茵、花椒(用纱布包好),上火烧沸后撒去浮沫,加盖转中火,炖至狗肉八成烂。
3. 将甲鱼宰杀去血,人热水锅中浸烫,至可将背壳取下时。刮去黑衣,去壳及内脏,洗净切成3.3 厘米的块,人沸水锅中出水,再用清水洗净,放人砂锅中,把甲鱼蛋煮熟去壳,围在甲鱼的四周,甲鱼壳盖在肉上,盖上锅盖,同狗肉一起炖至酥烂,拣去葱、元茴,花椒包,加入味精即成。
工艺关键1. 狗肉先腌、后泡、再煮,可以除去狗肉腥膻味,亦是此菜成功的主要关键。
2. 甲鱼以0.5~0.7 公斤为佳,连甲鱼壳同炖,不可除壳不要。甲鱼壳中药名“鳖甲”,是滋阴清热、软坚散结的要药。
风味特点1. 狗,又名黄耳,古称地羊,列六言之一。几千年前的周秦时期,狗肉已成为宫廷宴饮、祭祀大典的一味常馔,并养有专供食肉的狗。《史记·樊啥列传》曾载: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传说汉高祖刘邦最喜食樊哈煮的狗肉,天天去吃,从不给钱,一天,樊啥为躲开刘邦,到湖东夏镇去卖,刘邦闻讯赶去,遇河受阻,突然河面游来一老鳖,驮刘邦过河,找到樊啥,刘邦抓起狗肉就吃,同时引来大批食客,一会儿就把狗肉吃光。回去时,又乘鳖过了河。事后,樊啥把老鳖和狗肉一同煮卖,不料肉味格外鲜美。于是他将这次煮肉所剩的“鳖汤”(原汤)保留下来,每次煮狗肉都用。自此之后,本菜广为流传,民中国名菜药膳风味问百姓呼为“沛公狗肉”, 成为江苏传统名肴。
2. 元;大德年间,樊哙后裔樊信,在徐州开“樊信狗肉店”,据说仍用鳖汤煮肉。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去北京任官,夜寝徐州,突然夜风带来阵阵扑鼻奇香,晨起询之而往,方知是樊信煮的狗肉出锅。品尝快饮之际,乘兴挥毫题“夜来香”三字相赠,樊信制成匾额,正配上前辈留下的“地羊人馔沛公留,误食鳖肉异香出”的对文。从此,狗肉店门庭若市。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狗肉菜的品种和配菜格式也从简到繁,从单一至多种原料,从单一菜品发展成十几种合理配备的“狗肉席”。现今,徐沛地区仍有很多名店专营狗肉,使这一传统名撰更受群众喜爱。 3. 此菜用砂锅炖制而成,保持原汁原味,狗肉酥烂,甲鱼滑软,滋味醇厚,异常鲜美。尤其是冬令时节,常吃此菜能安五脏、益元气、暖腰膝、补脾胃、壮气力,补五劳七伤最有效,堪称滋补佳品。
别名本菜属于江苏菜,沛县地方风味。以地区、人名与主料定名。
别名:鼋汁狗肉,犬鼋会,沛县鼋汁狗肉,龟汁狗肉,龟汤炖狗肉,砂锅龟炖狗肉,原汁狗肉,沛县狗肉,樊哙狗肉,丰城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