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毒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植物抗毒素 phytoalexin

指病原菌侵入寄生时,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寄主细胞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即与植物抵抗病害反应有关的物质。是由K.Mller(1952年)命名的。植物抗毒素对病原菌并不显有特异性,它对许多不同的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植物抗毒素的种类与病原菌的种类无关,而是由寄主决定的,如豌豆产生的豌豆素(pisatin)、大豆的菜豆蛋白(phaseollin)、马铃薯的rishltin、红门兰属(Orchis)的红门兰醇(orchionol)、甘薯的甘薯黑疤霉酮(ipomeamarone)等。在Mller的定义中,植物抗毒素不能在健康的正常的组织中产生,但最近认为健康的正常的组织中有微量存在,而且由非病原菌侵害性的伤害(药物和切伤等)也能产生和增加。

另外在健康组织中含量比较多的酚类、香豆素,可因病原菌的侵入而显著增加,对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有的把这类物质也加入于植物抗毒素中。把植物抗毒素能抵抗植物病害的这一说法,称为植物抗毒素学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