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洼

在活化地台上,由水平地壳运动占主导所形成的波状构造起伏中相对下陷的短带状盆地。一般与短带状隆起(称为“地穹”)相间出现,组成地洼区。地洼构造由陈国达教授首先提出,是从历史分析的角度研究后地台阶段的一种理论体系。认为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是中新生代的活化,除了地槽和地台外,地壳还有第三种基本单元——地洼,表现为构造变形强烈,构造运动反差强度大、岩浆活动频繁,中-新生代的矿床也特别发育等等。地洼的地壳是三层结构的,在稳定盖层之上还有活化层。地洼学说认为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动”“定”转化递进。地槽(活动区)可以转化为地台(稳定区),后者也可以转化为地洼(新的活动区)。推而广之,地槽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初阶段,地洼也可以继之新的稳定单元。已知的地洼区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