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制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仪制令”在宋代专指勒字刻碑立于道路旁的交通法规。据史料考证,我国的交通法规兴于唐,盛于宋,仪制是朝廷官府颁布的法规礼节,即社会奉行的礼仪制度。

宋代的仪制令初期是刻在木板上,竖立于大街要道,以教行人车与辇。陕西省略阳县的仪制令路碑,拟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原立于州县的街头。福建省松溪县的仪制令路碑,立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竖碑地点已不在县城,移至县城外的乡村。

这两块路碑是研究我国交通法规的历史文物,碑文规定:尊老敬长必让道,来往应先后有序,讲究礼让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明礼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