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略地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根据三军大学对战略的区分,军略地理研究适用于大战略及国家战略阶层,因此其定义应为: 『研究地理条件对政治、经济、心理、军事四大国力因素之建立、运用与发挥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军略地理又称为『地缘战略』,由于学术上将『地缘战略学』和『地缘政治学』这两者学说都 翻译及简称为『地略学』,故另采『军略地理』一词以资区别。 在二次大战前所谓的『地略学』即指『地缘政治学』,战後才有学者针对国家安全构想来研究 地理与战略间的空间价值及地位价值,即为本课程所要探讨的『军略地理』( 地缘战略 )。

三、军略地理( 地缘战略 )与地缘政治:

(一) 一九一六年瑞典学者克哲伦( Rudolf Kjellen )首创『地缘政治』一词,其主要著眼点是在 研究地理与应用政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张扩张本国领土。经德国豪斯禾佛(Haushofer ) 等多位学者之倡导与作有系统的研究,为希特勒的侵略扩张政策及日本军阀的『大东亚共荣 圈』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整个世界都卷入战争的漩涡带来了人类世纪大浩劫。

(二) 二次大战後,美国葛德石(George B.Cressey)教授遂又创了一个『地缘战略』新名词,扬弃 地缘政治中侵略扩张思想,强调国家安全与国际互惠合作,即以地理因素来设计国家战略政 策,也就是研究地理条件与国家战略相互关系的科学。

(三) 『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所研究的范围互有重叠,但在研究的动机上与研究的方向上有 所不同。若从英文来看,即很明显看出其不同,由于中文翻译中把两者都译为『地略』方使 人混淆。本课程为避免学者混淆,故才以『军略地理』名词取代『地缘战略』。

(四) 地缘政治学说在第二次大战前(含二次大战),因国家发展需藉武力、强权,故与地缘战略学 说重叠性较多,战後,已逐渐以政治、外交政策为研究方向及拟定策略为依归,如『地缘经济论』,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已明显地忽视军事的战略意义,而专注於技术及经济为主要课题( 有些学者甚至抨击我国防经费过於庞大 ),而有『地缘经济论』的学说。

四、大战略、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定义:

(一)、『国家战略』名称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为指导协约各国作战,律定一『大战略 』一词,为最高阶层之战略指导,超越军事战略阶层之上。二次大战战後,美国以『国家 战略』一词取代『大战略』。由此可知,『国家战略』与『大战略』在西方国家的战略层 级中是相等的。

(二)、据美国军语词典对战略之定义为:

1、国家战略:在平时或战时,为了达到国家目标而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心理、军事 四大国力因素,发挥统合力量,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艺术。 『国家战略』即指超出纯军事战略之上,以建立政、经、军、心四大国力,藉以 获得最大国家利益的艺术与科学。

2、军事战略:为了应用武力或武力的威胁,以求达到国家政策的目标而使用武装部队的艺术和 科学。

(三)、我国将战略区分为大战略( 同盟战略 )、国家战略、军事战略、野战战略四阶层,构成一 完整的体系。惟学者纽先锺先生对此区分有不同意见,认为『大战略』与『国家战略』都 为同等意义,无需再予区分。

(四)、『国家战略』制定程序:

1 、一个国家为维护或追求其『国家利益』,必须据此以确定其『国家目标』;为达成其『国 家目标』,必须先考量主观条件及客观环境,以进行『国家情势判断』,进而策定『国家 战略构想』,据此以厘订『国家安全诸政策』。

2 、『国家情势判断』系用以研判全般情势,针对国家目标,以产生国家战略构想各拟案,在 考量主客观因素,加以分析比较,以策订国家战略构想的一种合理思维程序。而欲使『国 家情势判断』更正确、落实,必需做『地略研究』( 即本书所说的『军略地理』 )。

3 、若单纯研究地理条件与政治因素( 内政、外交 )之相互关系者,称为『政治地理』或『地 缘政治』;若研究地理条件与经济因素( 财政金融、生产贸易、交通储运 )之相互关系者 ,称为『经济地理』或『地缘经济』;若研究地理条件与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文化教育 )之相互关系者,则属『人文地理』之一部份;若研究地理条件与军事因素( 建军、用兵 )之相互关系者,称为『军事地理』或『国防地理』。综合研究地理条件与四大国力因素 之相互关系者,始称为『地略研究』,即本课程所称之『军略地理』研究。

(五)、『国家利益』与『国家目标』的涵意

1 、国家利益:乃为一个国家对於其国民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为国家所必须予以保护 维持,甚至为神圣不可侵犯者。例如国家领域之确保、人民权益之维护、与政 体主权之独立自主等。此主权、领域与人民权益自由三者,为国家之基本利益 ,也是国家所致力维护之根本要素。另外,由『国家基本利益』再进而发展为 更具体的『国家多种利益』( 或称『临时利益』 ),即国家决策者所认为对维 护国家基本利益极为重要之事项。例如国与国之间的『集体防卫措施』,即为 国家多种利益之一。通常『国家基本利益』是很少变动的,而『国家多种利益 』可能会变动。总之,国家任何的施政或作为,均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即 所谓的『国家至上』。

2 、国家目标:乃一个国家为维护与发展其国家利益,在其立国原则或立国精神下,所应努力 之主要『鹄的』。换言之,为维护国家利益,始产生国家目标。如无确定的国 家目标,则自然不可能会有一个内容不发生矛盾的国家战略,更难期统合国力 的发挥。

五、战略的起源:

1、战略一词起源于公元五七九年,东罗马皇毛莱斯( Maurice)亲撰一书来作为训练其高级将领 的教材,并定名为『strategicon 』,译成英语就是『strategy』,此为第一本以战略为名 的书。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马奇维里(Niccolo Machiavelle,1469-1527)为西方战略思想复兴的 起点,著有『军事艺术』(有关军事战略);『君道论』(有关国家战略),为现代战略思想的 始祖。 3、十九世纪初,瑞士人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及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为现代战略思想的经 典之作。

六、军略地理的功能

(一)、广义的功能:

1、用以研究整个天赋资源并做合理有效的支配与运用。

2、探讨国际间的新关系,并导引其未来发展的正确途径。

3、解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问题及潜力。

4、对国内发展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提供一种理想的目标和可行的计画。

5、提供一个国家或一个同盟安全防卫的最佳保证。

(二)、狭义的功能:

1、根据球面理论的新观念,研讨枢纽地区的真实性和其主要功能。

2、评估一个国家本身与其敌人或假想敌人以及其相互之间同盟国例的途径。

3、拟定国家战略的目标及今後发展的方向。

4、制定本国国防政策、建军备战的方案,并预测敌人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方案。

5、决定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的一切政策与对策。

6、作为战略计画作为的主要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