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指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kěn zhí zhǐ shù

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垦殖指数高,说明该地区的耕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不一定就是合理,如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林、牧业地区,过多的开发,会破坏土地资源。

垦殖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其高低与自然条件(地貌、水文、热量、土壤等)、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密切相关。垦殖指数愈高,反映种植业的比重愈大,但垦殖指数高不一定土地利用合理,如毁林毁草滥垦,则属垦殖过度,必须退耕还林还牧。中国高原、山地与沙漠、戈壁约占国土的一半以上,难以利用的面积较大,耕地较少,与美、日、印等国相比,垦殖指数较低,全国平均为10.4%。各地区开发程度差别亦很大,东南部平原、盆地、浅丘达50~60% ,丘陵山地一般为10~20%,西北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只限于绿洲与河谷平原,垦殖指数均在10%以下。目前中国耕地还在逐年减少,而宜农荒地开垦潜力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提高垦殖指数潜力不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