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博
强博(1918——1942)
金坛革命烈士。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完小学后,在王母观村和立中学读书。1936年,考入吴江县乡村师范学校,陶行知及一些进步人士常至该校讲演。他受进步思想启迪,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家乡沦陷,他被迫辍学回家。先后在庙圩、城头等村小学任教。同时,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宣传抗日救国,教唱抗日歌曲,1938年春,与当地进步青年许瑞林等奔赴南昌,经新四军办事处介绍,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强博。同年夏,随新四军东进抗日先遣部队来到茅山地区,分配到金坛西南的社头一带开辟工作。经过努力,迅即组织成立了“金坛县西南区抗敌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1939年2月21日下午,于指前标乡东浦村以北九里湾伏击前来“扫荡”的日军,并在打扫战场时,活捉一名受伤日军。是年年底结婚,婚后三天,返回部队。1939年秋,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1940年春至1941年底,先后任中共丹阳县二区区委书记和丹南县县长,以及丹阳延陵十乡行政办事处主任等职。其妻、父亲深知日寇凶残,为避免意外先后到工作住处找他,要他回家,均被说服动员回去。1942年1月去漂阳竹箦参加会议,途经住家村边也未回家。不久,调江宁抗日县任县长。江宁地处日伪军重兵盘踞的南京城郊,又是连结长江南北的通道,时又值皖南事变后,日、伪、顽加紧勾结,环境十分险恶。江宁第一任抗日县长牺牲。第二任县长刚调离,他到江宁后,立即着手整建县区的行政机构,地方武装,依靠群众,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同年3月30日,与县军事科长许治,指导员蔡子荣等及警卫连战士50人左右,在秦淮区开会,夜宿龙都乡邹家村时,由于特务告密,第二天拂晓,日军70多人和伪军30多人,趁浓雾包围了三面环水的邹家村。突围中,他背部中弹,强忍剧痛,用尽全身最后的气力,把随身带的文件塞进烂泥下,为国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