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估计
1、定义及特点:
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为了定期、及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需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营业活动(经济业务)划分为各个阶段,如年度、季度、月度,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这期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样就必须进行会计估计。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不仅有助于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编制出客观、公允的财务报表,也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继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事项本身,也使得又必要估计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可以说,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企业按备抵法计提坏帐准备时,需要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运用以往经验,对坏帐准备金额作出估计;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需要根据固定资产消耗方式、性能、技术发展等情况进行估计,等等。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由于经营活动内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得不进行估计。某些会计估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例如,坏帐准备、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另一些会计估计的目的是确定将在某一时间记录的收益或费用的金额,例如,某一时间的折旧、摊销的金额,某一时期内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建造合同已获取收益的金额。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通常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经验,以一定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由于最新的信息是最接近目标的信息,以其为基础所作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所以,进行会计估计时应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经行会计估计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的,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一环。
2、会计估计的项目
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通常有:坏帐;存货遭受损毁、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或有损失,等等。
3、遵循的原则:
在会计分期与货币计量的基础上,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会计估计应特别关注的原则如下:
(1)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准确地估算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 等会计要素的金额。
(2)适度稳健原则:为确保经营环境内的部确定性和风险得到充分的考虑,对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金额应作谨慎的估计。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关金额的估计时,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会计原则,选择适用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其次,科学性原则还要求会计估计的程序应科学合理。第三,科学性原则要求在会计估计时,要利用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作出最佳估计,并利用以后的真实资料,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估计方法。
(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估计的结果应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应注意同质性,
即估计的结果应与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质”(真实情况)的情况保持一致。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大小应尽量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的程度(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不产生明显矛盾。
(5)一致性原则:在对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进行估计时,对同一类型的业务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