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
人名阿倍仲麻吕(698—770) ,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名一作“仲麿”,入唐後始称
官服像汉名“仲满”,後改朝衡、晁衡。一说生于701年。开元五年(717,养老元年)随遣唐使使舶赴唐,同行有玄昉、吉备真备等。同年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后中进士第,在唐,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工诗文,与大诗人王维、储光羲、李白等友善。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二十一年,请东归,玄宗未许。天宝十二载(753),随遣唐使藤原清河使舶东归,途中遇暴风,漂流至安南。十四载,辗转再返长安。时误传其遇难,李白曾有《哭晁卿诗》以悼之。后历官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官终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滞留唐朝五十四年,七十三岁客死长安。诗作存于《全唐诗》中。《古今集》载其和歌一首,为在唐思乡之作,後被选入《百人一首》。《大日本史》卷116有传。
哭晁卿衡
唐五代•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越剧剧目新编历史故事剧。韩义、南薇、金笳编剧。1979年为庆祝中国西安和日本奈良建立友好城市而作。事见日本《望江诗》和《人民中国》阿倍仲麻吕故事。
剧情简介
写唐时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奉命遣唐留学,因勤奋好读,精通汉文,唐玄宗爱之,授以秘书监之职,取名晁衡。适扬州高僧鉴真应邀赴日传授佛法,阿被命作唐朝使节访日,与鉴真同船东渡。不料中途坐船翻沉,漂流安南,鉴真抵日,阿于明州(今宁波)养伤。闻安禄山反叛,深为气愤,重返长安,为义军收复洛阳、长安做出了贡献。平乱后,阿仍于唐供职,迎来了新的日本使节,增强了中日两国的友谊与文化往来。
演出历史
此剧为唱做工并重戏,1979年西安市越剧团首演。导演南薇、韩义,音乐作曲金笳,舞美设计刘厚德。高剑琳饰阿倍仲麻吕。该剧采用中国唐代音乐、舞蹈和服饰,并吸收日本民族艺术的营养进行创造,风格别致,演出受到中、日两国观众的欢迎。剧本存西安市戏剧研究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