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靠乌托邦”、“敌托邦”或 "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反乌托邦是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反习托邦主义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这一类小说通常是叙述技术的泛滥,技术修饰着原有的优点,深深掩饰着固有的缺陷。在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而本质上是在掩饰空虚的精神世界。人被关在自己亲自制造的钢筋水泥牢笼里,阴暗冰冷、精神压抑。在这种生存状态下,物质浪费蔓延,道德沦丧,民主受压迫,等级制度横行,人工智能背叛人类,最终人类文明在高科技牢笼中僵化、腐化,走向毁灭。
反乌托邠主义的代表作有1932年英国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 这类小说并不都是宣扬的消极意义。如阿西莫夫所著的《 钢窟 》则描写的是在人与人工智能在矛盾的环境下,对人性自由的渴望并最终化解了人机矛盾,建立了人机合作的典范。